超全的育儿99条锦囊
从8岁到11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帐户上的钱也越来越多,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一个不好的倾向:孩子变得过于“吝啬”,舍不得花他自己的钱。这不是我们建立帐户的初衷,我们希望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钱只是一个工具,应该通过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钱如果不花就什么用也没有。那个阶段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教他合理地花钱。我们希望让他明白:花钱不在多少,但要花的值。
为了让他明白这些道理,(这里我插一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起作用的不是家长怎么说,而是家长怎么做的,如果我们直接给他讲,钱不花什么用也没有,花多花少不要紧,关键要花得值,这些道理,他不会明白多少,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抽象的理念,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首先我们给他设计了日常支出:当时我们是租房子住,每月的房租是280元,他有一间自己的卧室,每月支付5元房租,和280元一比,他觉得真值。有线电视收视费我们建议他每月支付5元,他一听就反对,收视费一个月总共才9元,让他自己承担5元,换谁也会反对。但我们告诉他。虽然每月总共才9元,但我们基本上不看电视,9元几乎都是他消费的,让他拿5元其实很便宜,他想了想所以他觉得也值。家里购买电视机、电脑、后来还买了房子,每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都说你也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是不是该拿出一些钱“入股”?这时候他都会自己报出一个数目来入股,一般是50元以下,如果他报高了,我们建议他以较小的数额入股就可以了。
买家电、电脑、房子也让孩子拿钱?可能一些家长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孩子知道花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知道了钱的真正含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非常爱惜这些东西,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里有他的股份,他也是这些东西的主人,还有一个好处是,这样的方式造就了一个家长和孩子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他的股份,他在争电视频道、争电脑使用时他理直气壮,和我们完全平等,家长没有一点优势,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能够理解,我们希望孩子能在一个和家长平等的氛围中得到发展,这是有深刻用意的,我在下一讲关于家庭民主的时候再讲。
在2002年孩子10多岁了,他已经能认识到钱是什么了。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培养了他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精神。不足之处也有,就是和同学相比有点“吝啬”,花钱的欲望不大,挣钱的欲望也不大。当时我们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两个不足,一是提高他手中现金的持有量,“刺激”消费,二是提供多种“有偿”家务劳动,给他“挣钱”的机会。
现在孩子12岁,各位想不想知道现在的情况?和10岁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当时我们解决那两个不足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他“挣钱”的欲望强烈,花钱的欲望同样强烈,但有一个习惯一直没有变,就是不动用“账”上的钱。
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吧。我们家规定:如果我儿子打扫一次卫生,付给劳务费5元钱,并且是现金,当然不花也可以记到帐上。这个规定还是在2002年,着手解决“两个不足”时制定的,这个标准太高了,当时我不同意,但我们家是民主体制,我妻子和儿子同意,被通过了,一旦通过要想再改就难了,我们家的规定是通过的决议如果要改必须3个人同时同意。要降低标准儿子100%不同意,这个标准实际上已经不可能降低了。我明白妻子的用意,她也是想提高儿子手头的现金量,刺激他的消费欲望。
结果儿子还是不感兴趣,几乎从来不打扫卫生,知道也不怎么花钱,这条规定实际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人再提起。过了两年,直到2004年的5月份,有一天儿子突然问,打扫一次卫生给5块钱,是吧?我说是,儿子马上拿起拖布、抹布干起来,不到20分钟就收拾完了,要5元钱,当然收拾得很不彻底,但毕竟是开始干活了,我们都很高兴,对打扫的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给了他钱。很快,我们就受不了了,隔了一天,儿子又打扫了一遍,再要5块钱。这样的打扫频率我们就要破产了。我和妻子紧急商量对策,妻子说降低付费标准,打扫一次3元。其实3元是两年钱我说的标准,被她和儿子否决的。现在再提这个标准显然不行,儿子不会同意,显得家长言而无信,还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起好作用。我不同意,我说应该严格要求,比如必需所有的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都要打扫等等,这个不违背民主体制的决议,也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