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不是比别人能“秀”

儿童资源网

优秀,不是比别人能“秀”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怎么爱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动物界,许多动物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宝宝能更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教它们捕食和抗拒天敌的种种办法。
  现在的家长,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这是爱的表现,但他们在如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问题上,却表现得十分盲目,甚至有些极端。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用知识堆积出来的。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总觉得给孩子灌输得越多,孩子似乎才越优秀。这样,父母就不自觉地把自己陷进“秀”场里,为了这些“秀”而做出种种违背孩子天性以及违背孩子健康成长规律的事情来。
  这是一个让人值得仔细品味的盲目行动。
  在公园或者丛林里,人们对于一棵幼树的最大期望,就是它赶快长大,绿树成荫。而对于那些花花草草,也是希望按着它们的自然规律来开花结果。期望一朵花开得更美丽,期望一片草坪长得更平整,这些都是非常自然也很容易达到的期望因为人们的这些希望,不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不破坏它们的天性。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们的做法就有些过火了。他们往往对一株幼苗似的孩子,打着爱的名义,去做一些自以为正确但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栽培和灌溉,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真正的优秀是内外兼修。外表的光环和优秀只能愉悦一时,而内在的优秀与健康的人格,才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资本。
  在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少,他们把自己的错误理念当成教育孩子的范本。为了让孩子优秀,甚至逼迫孩子去学习各种他们不能承受的知识,不但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还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打开电视看新闻,有关孩子早熟、性格孤僻偏激的报道层出不穷,让人暗自心惊。是谁让这些孩子们失去正常的孩子天性,变得如此让人忧心?答案还是父母。
  这些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初就走进了误区,把“优秀”的含义错误地理解成走秀,以为优秀就是人前人后地卖弄,就是能够赚取人们羡慕的目光。这些父母没有想过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灵发育的重要阶段,忽略了孩子德智方面的教育。
  其实,真正的优秀是德才兼备,是知识的丰富、内心的涵养、品性的修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是天真烂漫,在孩子的人生起步之时,就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特质,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充满自信、真正乐观向上的孩子。
  古往今来,那些青史留名的,或者人们津津乐道的,哪一个不是德才兼备的人?就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杨澜,提起她,除了羡慕她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人们更欣赏的是她的人品和涵养。她温文尔雅、美丽知性,在工作上却又果断干练、雷厉风行。正因为她有着深厚的内在修养,所以才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称颂。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不能把它们拔掉了。”
  所以,年轻的父母除了猛抓孩子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