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4个月育儿方案
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婴儿胃肠道发育还不够成熟,辅食添加不当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引起腹泻,所以,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让婴儿逐步适应。先试一种辅食(如米粉),经3-7天适应后再试另一种(如麦粉),逐步扩大品种。在婴儿“试吃”阶段要注意是否有过敏现象(如皮肤出疹、腹泻、呕吐等),如果有过敏现象应暂时停喂。
(2)辅食要由稀到稠、由淡到浓。开始冲调米粉时要冲得稀薄一些,使婴儿容易吞咽,婴儿适应之后在逐渐增加其厚度。
(3)辅食的量从少到多。一种辅食已经适应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其量。
(4)辅食要由细到粗。细嫩的食物容易吞咽、消化,如先用菜叶制成菜泥喂给婴儿,以后逐渐可以将菜剁得粗一些,制成碎菜。
8、本阶段可以添加的辅食
(1)米粉糊或稀粥:锻炼宝宝的咀嚼与吞咽能力,促进消化酶的分泌
(2)蛋黄:蛋黄含铁高,可以补充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做法:煮好的蛋黄1/4个用米汤或牛奶调成糊状,用小勺喂。
(3)鱼泥:补充蛋白质、铁及各种维生素。做法:将鲜鱼去内脏洗干净,放入锅内蒸熟或加水煮熟,去净骨刺,挤压成泥,可调入米糊中食用。
(4)水果泥: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做法:将水果用匙刮成泥状喂,逐渐增加量。
(5)菜泥:将新鲜深色蔬菜(如菠菜、青菜、油菜等)洗干净,细剁成泥,在碗中盖上盖子蒸熟;胡萝卜、土豆、红薯等块状蔬菜宜用文火煮烂或蒸熟后挤压成泥状;菜泥中加少许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如何预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有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长期贫血将影响其终生智力的发育,因此,应防患于未燃,积极预防婴幼儿贫血。
大多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多已属中度贫血,主要表现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血中红细胞变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具体预防措施: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
3、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4、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强化铁的辅食。
5、定期检查血色素,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贫血。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孕期后3个月最多,而且,刚出生的小儿体内铁的总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早产、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总量较少,加上早产儿出生后有一个生长追赶期,必须摄入更多的铁,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早产儿可以于出生2个月起给予铁剂(每天每公斤体重2mg元素铁)补充。
10、吃水果的小学问
水果味道甜酸、汁液多、口感好,能提供大量有机酸和酶,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作为一种膳食补充是很好的。但是,给小儿吃水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吃水果不要影响饭量、奶量由于小儿的胃容量较小,水果吃得过多,会影响孩子吃菜、饭和奶,使得热能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2、选择新鲜的水果水果变质腐烂后,又可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时甚至会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危害健康。因此,水果必须吃新鲜的,当其变软、变酸或腐烂后一定不能吃。
3、水果要清洗由于水果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在采集、运输、销售过程中又极易沾染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或其他有害物质。因此,水果在食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尤其是一些皮很薄的小水果如葡萄、草莓、杨梅、杏、李等,在水中清洗掉表面的灰尘杂物后,在清水中浸泡几分钟可除去30%的农药,再用千分之1-5的洗涤剂浸泡15分钟可除去30-60%的农药,最后用流动水清洗干净。也可用万分之一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灭菌效果可达90%以上。过去常用的高锰酸钾对肠道菌的杀菌效果较差,不推荐使用。家长在准备工作中也要注意手的清洁,否则易引起小儿的肠道感染甚至中毒。
4、水果虽然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但是,水果仍然不能代替蔬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中B族维生素及尼克酸、胡萝卜素的含量远高于水果,另外蔬菜中还有一些成分是水果中没有的,如大蒜中的植物杀菌素能杀灭多种细菌,萝卜中的淀粉酶有助于消化,这些均是水果所不及的。因此水果蔬菜各有其特点,不能互相取代。
11、怎样训练宝宝定时大便
训练婴儿定时大便应按照孩子自己的排便习惯。婴儿刚出生大便次数比较多,而且较难掌握规律,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大多孩子满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3、4个月,大便次数基本上一天1、2次,而且时间基本固定。
4-6个月的婴儿,可以按照孩子自己的排便习惯。先摸清孩子排便的大约时间,发现婴儿有脸红、瞪眼、凝视等神态时,便可抱到便盆前,用嘴发出“嗯、嗯”的声音对婴儿形成作为条件反射,每天应固定一个时间进行,久而久之婴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到时间就会大便。便后用温水轻轻洗洗,保持卫生。
12、教宝宝认识周围的世界
4-6个月的宝宝虽然不会说,不会站,但是他的视、听、触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这时的儿童情绪经常是很愉快的,逗引时儿童会灿烂的欢笑。这时可以通过眼、耳、手部触觉的刺激来促进孩子的发展。可以选择颜色鲜艳、结构简单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带声的玩具,如手摇铃、拨浪鼓、能拉响的手风琴等,让孩子倾听、观看玩具,常常能使他喜欢得手舞足蹈,以后会逐渐学会自己弄响这些可爱的玩具。这些玩具不仅让孩子听到悦耳的声音,而且还发展了手部的动作。这阶段的宝宝,多数已具备了主动抓住桌面上玩具的能力,父母要经常逗引并鼓励宝宝自己主动伸手去抓握、碰撞物品,使物品摆动或发声,这样不仅让宝宝练习手和眼的协调动作,掌握抓住悬吊玩具的技能。而且通过成功的抓握让宝宝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而高兴万分、信心百倍。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把看、听、触、嗅、尝、运动等感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感官训练。每玩一样东西都应给他看,讲给他听。能摸的都要摸一摸,能摇动的都要摇一摇,锻炼他完整地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平日父母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日常物品。在料理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养成和宝宝在一起,做到干什么就讲什么。从而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了。宝宝最先学会认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如灯、收录机、机动玩具、猫等。开始你指给他东西看时,他可能东张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件东西,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还可以结合宝宝的生活起居自然地让宝宝听音乐,选用一些轻松柔和、舒缓高雅的音乐以及大自然声音的音乐,来伴随宝宝的晨起、运动等日常活动。4-6个月的孩子对音乐能有明显的情绪表现并能配合音乐节奏摆动四肢,也就是说,他已具有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可以有步骤地让宝宝欣赏音乐,可以让宝宝反复听某一乐曲,增强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还可给宝宝听模仿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引起他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