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四)

儿童资源网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四)


  将军自己肯定没有注意到,可是在他的潜意识中,一定认为自己的胡子非常漂亮,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
  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也一样。只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那么,孩子认为这时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此一来,即使以后总得100分,那么孩子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去表扬孩子,要抓住要点或者“投其所好”地进行表扬。比如:“今天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
  相反,抽象地对孩子进行夸奖,反而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赖感。有位母亲说,当她责备孩子时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而在表扬孩子时,虽然摆好了架势,却不知说什么好。与责备相比,因为夸奖是肯定孩子做的事,许多父母认为不需要许多技巧。实际上同样具有一定艺术性,如父母都喜欢夸奖自己孩子画的画,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夸奖的方式太随便,反而会起到如同贬低的作用。例如,对孩子画的画说“像毕加索一样,参加比赛也能获奖”,这种夸奖的方法则会令孩子扫兴。即使不是母亲,不论谁讲这样的夸奖的话,就如同露骨的吹捧一样潜在的意思却是“你的画就那么回事”,让孩子无法接受。
  正确的方式是可以评价这幅画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比如讲“这个天空的颜色很有意思”,或“这个脸画得很像爸爸”,恳切地进行适中的评价很重要。并且,不是对这幅画画得好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应当指出孩子的画与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进步,以及孩子如何进行了努力等方面,促使孩子产生更加努力的积极性,这可以说是高明的夸奖方法。如夸奖说“你比以前画得更好了”或“这树的叶子画得很细致、很好”等等,总之,只有父母进行这样极其细致、周到的评价,才能增加孩子对母亲的信任,也更能增加评价的效果。
  不论对什么事,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反而易于造成对孩子心理的伤害,这一点大家要认识到。
  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训斥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批评的孩子,即使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公司,毫无疑问,他也会马上辞职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就会不知所措,进而提交辞呈,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这类现象时有发生。
  家长应该批评孩子,这是古今中外铁的法则。孩子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闻不问,那父母就有问题了,是不称职的父母。批评孩子就要认认真真地去批评,那些怕招致孩子讨厌而对批评与否犹豫不定甚至为此感到烦恼的家长应该受到指责。只有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敢于直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家长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既改正孩子缺点,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目的,其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技巧。
  首先,批评孩子,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孩子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孩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其次,批评孩子要有分寸、方法得当。多湖辉举了上中学时一次挨批评的例子:他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而校长却把他们召到校长室,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希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使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它既能使孩子的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之下降。所谓的批评即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动。如果对方只是不服或者完全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的话,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别人,那么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小下来,态度也就不会那么急躁。对方所希望的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冷静地说服的态度。
  因此,多湖辉一直主张:“批评时要正襟危坐。”进行重要的批评时,任何人都要端正姿势,创造一种严肃的气氛。若把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对方的话,孩子们肯定会“正色倾听的”。而且,不能单方面地命令孩子如何去做,而要采取一种理解孩子的立场、倾听对方意见的具有包容性的态度。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问清这些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他们的身体块头要比母亲大得多。即使想大声威慑他们,恐怕也做不到。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甚至会竭尽全力的大声喊叫,甚至暴跳如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大声批评他,他肯定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回敬”你。这样,别说孩子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甚至会因为噪音太大而招来邻居的抗议或被要求赔偿。
  另外,规劝孩子的朋友,也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机。直接责备或警告孩子,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管教孩子的目的。这时,可以利用孩子的朋友来提高管教的目的。比如,当孩子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做恶作剧或不懂礼貌时,一般家长碍于面子不愿多管教。这些顾虑其实大可不必。不管是谁的孩子,做得不对,都应该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这不仅对对方有好处,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帮助。因为看别人挨骂,比自己直接挨骂更能受震动。
  参照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点。在公司对新进职员进行教育时,上司不会逐一点名批评,而是找一个典型来进行训斥,以“杀一儆百”的手段达到警告全体的目的。这种间接的批评比直接批评更能产生深刻印象。也就是说,通过第三者接受的刺激比自己直接接受震动更大,心理学上称之为“潜移默化”现象。
  比如,当老师批评班上一半的学生时,另一半学生除了感到庆幸外,还会产生被称赞的感觉。至少大多数孩子会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误挨批评。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却产生了更好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不仅出现在批评时,也出现在表扬时。
  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其他人会产生被批评的感觉,这样能从反面加深感受。
  总之,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使间接刺激大于直接刺激,而且效果显著。大胆批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上述手段在教育心理战术中的灵活运用。
  孩子做了错事后
  一般人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问,犯了大错就必须加以批评,其实正好相反。
  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下考试答卷,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老师发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们的答卷,发现你们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太多了,现在,请大家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