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四)
当然,这不过是个假定。但不管多么顽固不化的“天生论”者,他都不可能把狼孩四肢走路、用嘴叼东西、喜欢吃生肉、夜吠以及虽为女孩但其肩部、胸部却长着长毛的这些事实说成是天生的。
现在,世界上的多数孩子并没有被扔进狼群。但从孩子们的能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由所处环境造成的这种角度看,那么现在世界上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同被扔进狼群的孩子一样,生活成长上都受到了损害。而当人们看到他们这种受损害的形象后,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这可谓是天大的错误。
世上没有特定的素质,许多事实都证明,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着能力的高低。更何况,如果孩子长到五六岁以后,就更没办法去测量先天素质的高低了。
把人的素质归结于先天的高低,这是非常荒谬的。从铃木多年来对众多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经验来看,世上不存在诸如音乐素质等的所谓特定素质。所谓人的先天素质就是既可以把人培养成音盲,也可以把人培养成狼。
所有文化方面的能力,完全不是靠遗传因素从人体内部产生出来的,而是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后,在人体内部培养起来的。如果说因遗传而造成人的素质优劣的话,那只是获得能力、形成能力水平的高低,即适应环境的水平和速度的快慢而已。
性格就是能力
人们常常议论:这个孩子性格直爽、开朗,那个孩子性格孤僻、阴郁等等。铃木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性格就是能力。
孩子一生下来,根本不存在什么直爽或孤僻的性格。所谓的性格,很明显是在孩子们的生命力顺应环境条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换句话说,性格是孩子的生命力作为生存能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直爽性格和孤僻性格的人,在现实生活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直爽性格的人,易被他人所接受,社交活动范围广泛,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若性格孤僻,社交活动范围就狭窄,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别人直接配合处理,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由此看来,性格也是处理一切事情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孩子直爽,有的孩子孤僻的现象呢?这些不同的性格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孩子独创出来的。
当孩子的生命力作为现实生活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时,孩子就会总觉得自己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很难去适应。其结果就是孩子原有的那种直爽、乐观、开朗、温柔和刚强的性格得不到体现,反而出现了与原有性格不太一致的不良性格。
所以说性格本身多少都会有些改变,而且会不断地改变。例如,生活环境一旦变化,你的性格也有可能变化。这种性格的变化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一般说来,父母都指责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并希望他改正。但如果不反复正确地加以引导,其坏习惯就不易改变。另外,当能力还未培养出来时,不管怎样告诫他也难以纠正过来。
对与现实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孩子来说,应该采取使孩子心情舒畅,易于接受的办法来进行教育。如母亲对孩子说:“不妨再来试试看,多反复几次就会适应的呀!”这种办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对孩子的优点要予以表扬,只有发扬优点才有利于克服缺点,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有了此基础,其他事情当然也就好办多了。
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铃木把初级阶段的指导方法要点做了如下的归纳:
——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
——经过训练,内容达到运用自如;
——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
——完成的速度出现差异?能力开始萌芽 ;
——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
——要不停地训练,使前边的内容学得更好,新的内容得到纠正;
——前面的内容要学得更加熟练?培养能力 ,新内容达到灵活运用;
——在实现的基础上,再增添新内容。
通过上述指导方法反复训练,就会使孩子总感到一点儿也不难,随之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能力,进入新的阶段时,并不是说不需要了。例如,人的身体能自由操纵自己的手足,而手足则能进行更复杂、更微妙的动作。孩子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它与人的发育过程一样,是逐步提高的。父母和老师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般孩子到五六岁时,都能熟练掌握4000左右的词汇及其语言自由表达的能力。这是因为在孩子记住的词汇上不断增加新词汇,并通过每天训练自然而然地掌握其全部内容。
孩子的能力一旦提高,就必须增加新词汇,其速度也要逐渐加快,而且每天要讲述掌握的全部词汇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训练,铃木把它命名为“加算式训练法”。这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
铃木在教育孩子学音乐时,不管是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都是让孩子每天在家里一边听已学过的5支曲子的标准录音,一边反复练习。因为都是已演奏过的曲子,所以孩子们都能看着优秀的曲本愉快地弹钢琴或拉小提琴,都能自然而然地掌握出色的演奏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新曲子。
与以上指导方法相呼应的,铃木提出了能力训练方法:
——给他们几次同样难度的内容,用处理的速度和完成的好坏程度来判断孩子能力发展状况;
——若能力掌握熟练的话,再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
——能出色地完成已学过的内容后,要为培养其他才能、提高应用能力及下一步处理能力做好准备;
——教育者若以推进教学计划为目的,那必然会失败。换句话说,只有在注意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推进教学进度;
——若有更好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应用能力的话,那么必然会产生能力的飞跃,指导者的作用就在于是否注意到这种飞跃,是否推进了与这种飞跃相适应的教材改革。
这些培养能力的要点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否则人的更大能力就得不到发挥。这是铃木毕生所获得的能力开发的核心所在。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才能教育,首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他取得的成绩经常予以表扬,同时不断增加新内容,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失去兴趣的原因
有许多人说:“现在努力干事的孩子很少。”这话难以置信。铃木认为:“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发牢骚,应该分析一下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原因。”
从孩子“失去兴趣”这一角度认真分析就可明白其原因。这并不是孩子们不努力,而是对假装积极的那套表面做法失去了兴趣,你能说他们怪癖吗?相反,孩子们比起那些表面积极的人们要强得多。
当今时代,任何一件事情,大人都是从表面上进行评价。孩子们失去兴趣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对表面评价的无意识的反抗。
另一个要考虑的是,孩子们干事“想干得轻松愉快”,而那种表面的紧张状态并不表明轻松愉快,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