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摘选

儿童资源网

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摘选


  5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洛斯特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必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得多的那一条。
  54、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5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父母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得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这个观点来自张文质老师的讲课)
  56、如果孩子生气了,冲进他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那么,父母最好不要赶过去,逼着孩子把门打开。父母要学会等待,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这个观点来自张文质老师的讲课)
  57、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管理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康德语)其实,管理与教育原本就是一回事。
  58、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别忘了向孩子学习。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以诗歌的方式感叹“儿童是人类之你”。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也浓缩在华兹华斯的诗句之中。
  59、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在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60、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让孩子的身边有一个或几个最喜爱又最敬畏的人。父母必须和9岁前后的孩子一起规定规则,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则要接受惩罚。
  61、“离13岁的孩子远点”,这是最重要的父母忠告,也是最难做到的父母忠告。
  62、对13岁前后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唠叨是最可怕的精神折磨。好的劝说是三言两语,而不是喋喋不休。在父母的唠叨中长大的孩子不仅成绩不好,而且性格往往也不好。
  63、让你的孩子学会宽容。《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中国民间的经验是:如果被狗咬了一口,你千万别去咬狗一口。
  64、家庭教育虽然艰难,但并不复杂。教育的目的只有三个:德、智、体,教育的方法只有两个:美、劳。
  65、孩子之所以厌学,因为孩子总是被迫学习那些只有知识没有文艺的材料。美育的功能不止于蔡元培所建议的“以美育代宗教”,而是“以美育代说教”。
  66、“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可耻的。”(福克纳语)“腾不出时间娱乐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沃纳梅克语)农民种庄稼,他们会让秧苗有足够的空隙,并享受充分的光照。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隙,又没有享受充分的光照,秧苗长大之后,只能结出干瘪的谷穗。
  67、父母教育孩子,必须让孩子有玩的时间,让孩子享受充分的游戏,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让孩子成为善于交往、受欢迎的人。
  68、从来没有体验鸟语花香的人,从来没有倾听过夜晚的天籁之声的人,是不幸的。父母须尽早培养孩子亲近自然、敬畏天地的心态。“敬畏天地”原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按照中国传统婚礼,新郎新娘先跪拜天地,再拜父母双亲,最后互拜。现代婚姻的种种问题,可能与婚姻仪式中的“先拜天地”被取消相关。
  69、康德一生只敬畏两样东西:一是天上的繁星,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自然界有自己神秘的法律,违背自然,逆天行事,就会受惩罚。教育孩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