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比知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人品比能力重要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让好人品成为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
让好人品成为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方向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