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恍然大悟的当然不仅限于此,更在于这本书提供了21个切实可操作的习惯,让做父母的发现,原来应该这样教孩子。
  大多数做父母的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知道一种理念并不困难,但按理念实践却经常无从着手。这是因为理念是抽象的,一抽象就失去了指导和可操作性。所以,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真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管严了怕他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管松了又怕他变坏。有的父母甚至凭着自己对某个教育理念的一知半解胡乱教子,比如有教育家谈到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他们就会说,这个我懂,不就是给孩子自由吗?那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不干涉。至于给予什么方面的自由,给予多大限度的自由,他们茫然不知。
  其实,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凭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好的观念、手段、方法。《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给为人父母的提供的就是好的观念、手段、方法。
  书中的21个教子习惯体现的教子理念是西方成熟的家教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行动力。一个母亲支配欲望再强也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干涉孩子的行动。
  书中的21个教子习惯十分具体,操作性很强。拿讲原则这个习惯来说,作者在让父母谨记要不时提醒孩子原则的存在之后,又通过一个案例让父母更了解如何养成这个习惯。作者讲一个妈妈是这样让孩子遵守原则的:妈妈说:“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给你10分钟时间收拾东西。”然后定好闹钟,等闹钟响了,告诉孩子:“十分钟到了,我们该走了。”逐渐地,孩子对时间慢慢有了概念,心理已经做好了要走的准备。就这样母亲讲原则,孩子也自觉遵守原则。这些案例使得21个教子习惯不是枯燥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口号,父母在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发地觉察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按书中所标明的习惯去实践。
  21个教子习惯还向我们勾勒了父母的多重角色。父母在维护规则是一个铁面无情的法官,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严时是优秀的仆人。说父母有时应当是优秀的仆人,这个比喻新颖又富启发意义。书中说,一个优秀的仆人会始终保持主人梳妆台的整洁,他把各种用具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但绝不会告诉主人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一日数餐,他都会在旁伺候,但决不会强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悄悄走开。但主人独自一人时,仆人决不会打扰他,但是,当主人喊他时,他会迅速地跑去询问主人需要什么。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精神时,做父母的也应如此。
  罗马非一日建成,习惯非一日养成。21个教子习惯虽然简单,但父母要养成这些习惯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不过正如作者所说:“教子,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完全值得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把自己首先变成明明白白的好父母。 ”
  所谓讲原则就是一旦立了规矩,就必须执行。规矩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
  第 1 章“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
  1、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反复上演的一幕戏剧
  晚上,妈妈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经过辛苦的一天,她实在太累了。但此时还有一件更辛苦的事情等着她做:得让4岁的崎崎赶快洗澡睡觉。但每一次,这件事都不那么顺利。这不,今天,崎崎正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他一点都不想去睡觉。妈妈看了看表说:“崎崎,快9点了(妈妈习惯性地多说了30分钟),你该洗澡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