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

儿童资源网

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


  我再给大家一个更实在的问题。我经常去教育部开会。北京一所最著名的大学的一位领导发言,说什么呢?说当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有35个人想自杀。大家想想看,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一年就有35个人想自杀。这是什么问题?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学习不好,他一定是出了心理问题、人格问题。大家都怕孩子网瘾,我知道深圳的父母,因为网络发达,最怕孩子网瘾。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网瘾?真让我们想不到,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学习好的孩子容易网瘾。当然这个结论我不完全赞成,我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学业失败的,没有朋友的孩子也很容易网瘾。但问题是他们的研究发现,学习好的孩子也容易网瘾,原因是什么?是单一评价体系导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些好学生,他受到的评价只有一个,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别上网,别玩游戏,别看闲书,你就学习。这些孩子受到的评价很单一,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考的好就是有前途。这个孩子乖乖地跟着你走,一上大学,父母不能守在身边了,住校了,跟同学上网吧,在网吧过夜,这么好玩,以前不知道,太好玩了。他又聪明,聪明的孩子玩游戏也是高手,而且他没有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他突然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大学开除的学生大概一半以上都是网瘾的。你不担心吗?所以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么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讲对孩子要进行一种表扬啊,赏识啊、多鼓励啊。对不对呢?我的观点是,“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它肯定符合教育规律。但是我要跟大家说一句不同的话,我认为“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我的观点是,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一句话,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今天大家是不是有一个感觉,今天的孩子受不了批评,我们做父母的不敢批评,不会批评。
  我忠告天下父母,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倒霉的。你一听真不吉利。我这个是大实话,什么意思呢?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击、挫折,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完全幸免。好了,有这样的可能,你的孩子能不能受得起,如果你的孩子只能听表扬,不能受批评,那你的孩子就是危险的。所以说,我们的孩子一定要进行抗挫折的训练和教育。
  现在国际社会创造培养一种什么?培养一种弹性的人。培养弹性的儿童,什么叫弹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弹簧一样,受到压力给压下去,过一会他自己回来了,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我们大家在深圳这个地方谋发展,肯定有不顺利,倒霉的事也不少,心理健康的人善于心理调节,倒霉的事有,快乐的事也有,炒股票昨天亏了,今天赚了,总的来说还可以。你会有一个自我修复的能力,孩子也一样。所以说,要有弹性,扛得住挫折。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得让孩子明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既要表扬,也要批评。
  父母是什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路标。你得告诉他什么不能做。我的女儿16岁的时候,上高一,有一天考完试给我打电话,老爸我今天考试特辛苦,我们太累,晚上放了学我上同学家玩玩,可不可以?我说:可以。我说:几点回家?她说:八点。我说:OK。到了晚上快八点了,电话打来了,她说:玩的太开心,同学们商量,今天晚上不回家了。我们在这儿玩得痛快,明天直接就从这儿去上学,行不行?我说:不行。她说:为什么呀?我说: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她说:没事,我叫我同学跟你说。她的同学与我很熟悉,就给我打电话来说:叔叔,你放心吧,我们这都是女孩子,没有问题的。我说:你们都是好朋友很高兴,但是因为今天你的父母不在家,你担不起这个责任。你们想住在一块儿,可以,哪天住我家,我跟你父母商量好了就可以。或者你父母在家,住你家,让你父母给我打电话,我们商量商量,让你孩子在我这,放心吧。可不可以?我们双方的监护人相互确认一下就OK。今天你的父母不在家,你担不起这个责任,都必须回家。她们不高兴,不高兴也得回家。所以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路标,你一定要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行的。抽烟可以吗?喝酒可以吗?不可以。吸毒更不可以。必须得告诉他,有些事是不可以的。是不是啊?所以说,通过这样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我忠告天下父母的第一句话,叫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