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
我在教育部谈习惯培养时,北师大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跟我讲,云晓,你谈习惯谈得好啊,我是研究心理学的,我觉得习惯就是“心里头痒痒的”。我一听,这话绝了。什么叫“心里头痒痒的”?我们很多女士一看到大商场,心里就痒痒的,有钱没钱都进去逛逛。我到了巴黎的春天百货商场门前,我都心静如水,因为我不爱逛商场,我看见大商场我就犯愁,这么大!可是到了巴黎,不逛商店能行吗?可是我是山东人,我的天,只要餐桌上摆上饺子,你要让我一个不吃,那受不了,那要很强的毅力才行,一般做不到。山东人有吃饺子的习惯,湖南人、湖北人有吃辣椒的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强大的力量,你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习惯的培养。日本的教育家说得好,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的本事要用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人类什么习惯养得最好,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洗脸。其实你一个月不洗脸有危险吗?没有危险。可是明天早上你不洗脸试试,难受,没脸见人。非要洗脸,停水也要洗脸,用水抹一把,心里才安,否则你一天都不自在,这是你经过几十年天天重复的,形成的一个强大的习惯,必须洗脸,可能有些女生还要化妆。所以说,你教育孩子的秘诀就在于,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家庭教育最大的本领就是培养习惯。
关于习惯的培养,我做国家教育部的课题,做了五年,“十五”课题,出了很多书,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我的网站或者我的博客上去看。当然我也有很多书,我每个月都在网上跟大家聊天。在百度一搜我的名字——孙云晓,就出现我的博客,我的网站-----专家孙云晓网站,上面有很多关于习惯的介绍,每个月都有网上讨论,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
那么今天我给大家讲了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话。三句话是有关系的,你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这三句话您记住了,慢慢的去实践,你会发现您就掌握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有好的条件,有好的方法去实现好的目标,培养健康人格,这就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我觉得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那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21世纪的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不要说,“我来教育你,你好好听”,其实比孩子更需要成长的是父母,因为你要教育他。今天的父母特别需要学习。我讲了一个半小时,下面可以讨论,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和我讨论。没关系,大家可以随意的提出问题。我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提问:我想问你,因为今天孙老师真的是很感谢,感谢您。对我来说,就是说我感知的,学习到的父母跟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很多,您给我们讲了很多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处理好好的关系。然后我有一个疑问,有可能,或许就是说,我还没有自己的小孩,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我们如何,因为深圳是一个流动城市,流动的城市基本上有很多,到这边来打工,或者是做事的,我就有一个疑问,而且像我这样的年龄,20多岁,30多岁的很多,基本上有上一代的事要沟通,有一个关系要处理,然后相对而言,我会了解跟下一代的沟通和处理,我觉得你讲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以及关系的处理,但是对我来说,我有一个困惑,相对于您讲的,就是我们这一代跟父母亲的这种关系的沟通和处理少一点,我想向您请教一下?
孙云晓:非常好,深圳的年轻人很有反思精神,觉得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跟父母之间有代沟,我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首先我讲这么一个意思:国际社会学界认为,好的家庭教育是三代人的互动。什么意思呢?现在有许多核心家庭,父母带一个小孩子。其实,不一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但是要经常带孩子去见爷爷奶奶,看望他们,争取有一起生活的机会,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三代人当中,特别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爸爸妈妈的。而且孩子和老人的交流,能丰富他的阅历和经验,对情感的培育很有好处。你作为一个青年人,这个时候确实是要理解父母,父母可能会唠唠叨叨的,你也要善于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觉得作为年轻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特别注意。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人,能够理解父母,和父母很好的沟通是一个孝心的表现,也是一个本领的表现。我觉得这就是现在需要做的。你学会跟父母沟通,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变得能理解很多很多的难题。我觉得特别要注意,因为现在人有一个什么问题,每一个人都要补课,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10岁以前,对父母是一个崇拜的年龄,10岁以前是很好教育的,因为孩子把父母当英雄。但是10岁到20岁就进入一个轻视父母的年龄,20岁到30岁开始对父母有一点理解,30岁到40岁对父母有一些爱心,人到40岁以后,才能深刻理解父母,才会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你现在20几岁,这个时候开始对父母有一点理解,对你将来的成长,包括你将来的家庭教育都会有好处。你提的问题非常好,代表了年轻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