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能成功
最后一种是有身体健康障碍的孩子。比如我这里有个孩子刚来的时候特别瘦,10岁才38斤,手指细得像一根根筷子。吃饭吃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亲经常带他去京城各种各样的餐厅,天下的美味佳肴他早就尝了个遍,又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吃什么都不新鲜,后来就什么都不爱吃。由于身体不好,学习肯定跟不上,甚至无力支撑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他的母亲对孩子要求也很严格,孩子作业很多,母亲经常要他“必须完成作业”,还要完成家庭布置的任务。孩子身体不好,不愿意做,他就经常躲到厕所里,磨磨蹭蹭不出来,每天晚上折腾到11点钟,精神紧张的孩子肯定又睡不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后,他父母只好把他送到我这里来。刚来的时候,我决定先不急于让他去学校上学,先在家把身体养好,每天抱着他睡觉,给他唱歌,哄他,一点一点安慰他,抚摩他,让他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孩子苍白的脸上逐渐有了红晕,睡觉也踏实了,吃饭也正常了,现在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九)
--------------------------------------------------------------------------------
李老师,您在一次谈话中讲过这么一句话:“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老师。”您能把一些差孩子教得很好,那为什么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那么绝望呢?
▲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儿。孩子在成长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是自己无法逾越的,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去解决困难,去逾越这些障碍,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是这些障碍恰恰是老师和家长制造的。既然障碍是他们亲手造成的,他们肯定也不可能自觉地去排除这些障碍。
而这些障碍孩子到我这儿来,我马上知道他是什么障碍,我能马上帮助孩子排除这些障碍,并且帮助孩子逾越这些障碍,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像一些学校按学生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成绩好的排在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这是一个目前普遍性的现象。但一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设置的这些障碍中就变得很没有自信,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带着这些挫折感、失败感走向社会。一次考试失利,本来是件轻松平常的事情,但学校排名,就会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造成伤害,也许她离第一名只差一分,可是因为她排名低了好几位,她就认为自己低人一大截子,时间长了,自信心消磨了,干脆放弃学习算了。
去年到我这里来的一个孩子,孩子父亲有病住院,母亲忙着照顾他父亲。结果孩子的学习松懈下来,老师老是数落他,孩子就不上学了。后来,家长又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学习逐渐有了提高时,老师又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孩子情绪又一落千丈,成绩又降下来了,老师又开始嫌弃他,说什么也不要他来上学了。孩子特别痛苦,说:“学校要是不让我上学,我就跳楼。”校长问了他一句:“你们家住几楼啊?”“二楼。”孩子他妈说。其实,当时孩子已经很痛苦了,校长还以为孩子说的是假的,说:“二楼还摔得死?”实际上校长的奚落只能是增加孩子的痛苦,孩子便会感到他是一个被学校抛弃的人,他在社会上将失去自己的位置,他要是将来带着这份失败感走向社会,会很麻烦,可能就毁了他一生的成功。
所以,孩子变得难教,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和老师人为地设置了障碍,这些障碍也许是大人们在无意中设置的,也许是有意为之,一旦形成,当事人很难自己去排除,久而久之,孩子的前程就这样被断送了。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家长与老师认不清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误,贻误的当然是孩子啦。
而且,有许多高知家庭、高干家庭,乃至金粉世家,他们自以为很有学识,很有教养,对教育也是百般重视,孩子却照样不能成材,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一般都非常高,不许孩子有半点闪失,以为给孩子提供了优厚的学习条件就可以让孩子在学业上傲视群伦,其实是忽略了孩子内在的需要,也许孩子对一只蟋蟀的兴趣要比对一台电脑的兴趣大得多,他们更喜欢与阳光、草地和同龄人为伍,而不是与饱学之士、计算机和冰淇淋打交道。那些自己事业有成却对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束手无策的家长,他们什么时候静下心来过、好好琢磨过小孩子的所思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