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儿童资源网

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一个领导的热忱,会影响他部下的工作情绪;一个母亲和师长的热忱,会影响孩子和学生的情绪。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期望效应”的试验。他来到一所中学,考察一个十分普通的班级,临走时,他兴奋地告诉班主任:你们班上有18名学生很有培养前途。
  罗森塔尔的热忱影响了这位老师。从此,老师对这些学生特别关心,脸上总挂满了微笑,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总爱向他们提问……高中毕业时,这些学生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笑了,他告诉老师,那次他只是随便点了18个人,并没有认真对他们进行考察,是老师对学生的热忱、信任产生了今天的效应。这个故事说明,成年人的热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那么,成年人如何将热忱传递给孩子呢?这里介绍三点。
  目示。妈妈或老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因老师上课不看他而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使他感到伤心。
  一个男孩子问我:“上课老动怎么办?”我告诉他:“找一张白纸,画上一双眼睛,当成是‘知心姐姐’的眼睛,放在课桌上。每次你想动时,看见‘知心姐姐’正看着你,你就赶紧告诉自己,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果然,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毛病。
  他爸爸说:“孩子上课总爱玩东西,老师经常告状。我打他,他也不听。用了你的办法以后,他就管住了自己,这个学期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你说神不神?”我说:“不神,这是因为我信任他,他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就管住自己了。”
  手示。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感情。拍拍肩膀,表示的是鼓励和表扬;打屁股则是一种惩罚。许多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很需要家长、阿姨或者老师的抚摸,所以他们经常围在你周围,这个时候你摸摸他的脑袋,他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到了高年级以后,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你不妨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赞许和信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艺术性,否则徒劳无功。
  语示。用最热忱的语言给孩子带去希望。话不必多,一两句就能表达出你的爱;声音不必大,要能表现出你内心的兴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是最令孩子心烦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大声训斥,或者粗暴地打他,而应该到一间没有旁人的屋子里,盯着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这是第一次犯错误,也是最后一次,是不是?”这时,孩子会感到是自己不好,对不起父母,便会下决心改正错误。
  父母对孩子的热忱通过目示、手示、语示传递给孩子,孩子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也就学会了如何热忱地对待别人。
  爱迪生曾讲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忱传给子女,他便等于留给他们无价的资产。”
  秘诀二: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受到别人的欢迎,就应当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学会与别人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
  沟通的原则有三条。
  第一,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抱怨。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点太多,看优点太少;批评太多,激励太少;训斥太多,表扬太少。
  在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爱谴责别人,这样的人最不受欢迎。训斥和指责往往收不到任何良好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对你的防备,并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训斥与指责,还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而过分的伤害就会激起对方的怨恨。
  第二,真心地欣赏和感激别人。
  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乐意跟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真诚地欣赏和感谢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