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儿童资源网

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一个男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后就骄傲了。有一个同学在放学路上玩纸镖,本来应该是路队长管的事,可是她偏要去管,她就是想出风头,显示她是大队长。”另一个孩子马上说:“你说的不对,当时路队长不在,甘璐怕同学出危险,才去管的。如果在前线,班长牺牲了,战士冲上去,你能说他是出风头吗?”又一个同学说:“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站在台阶上,甘璐把我们撞了,也没说对不起。”另外那个同学马上说:“不对,当时咱们站在台阶上,甘璐拿着拖把,走得急了,碰到了咱们,她说‘对不起’了。”每件事都摆开后,发现都不是甘璐的错。
  有一个女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以后,我就嫉妒她。以前她是中队长,我是小队长,她就比我多一道杠,现在她又比我多了一道杠。每当上课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我就用白眼儿翻她,希望她答错,挨老师的批评。”
  那个落选了的男孩说:“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好事儿都是甘璐的?”于是同学们就说:“都是你嫉妒甘璐,在后边搞了那么多鬼名堂。实际上你就是光想当官不干事,我们才不选你。”这件事的是是非非终于搞清楚了。
  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许许多多学习好的、当干部的同学在学校里是孤立的,因为其他孩子嫉妒他。
  我跟一些孩子谈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我问他们:“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嫉妒?”他们都说不太清楚。我告诉他们:“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孩子的嫉妒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大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熟视无睹的默认造成的,并随之“根深”而“蒂固”。
  有的孩子喜欢告状、打小报告,如果老师听信他们的话,那就是在助长他们嫉妒的恶习。
  有一年,我们在武汉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少儿艺术比赛。一名9岁的辽宁男孩扬琴弹得很好,在预赛中排第一名。但决赛时,他得了第二名,吃晚饭时,他说:“比赛用的琴有毛病,比赛结果也不公平,你们能不能跟评委说一说?”我们没有答应他。当天晚上领奖时,他妈妈竟然不让他去领奖,说:“二等奖有什么好领的?我们孩子参加比赛从来就没得过第二名。这次来之前已经和校长打了保票,就是要得第一的。”
  我对这位母亲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天才的孩子多的是,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个个都成才。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还谈什么公平竞争?!”
  我在一次联欢会上,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中国孩子去国外参加歌唱比赛,一个唱得好些,另一个唱得差些。到了比赛点以后,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个孩子冒雨请来医生,自己却被淋病了。到了比赛那天,唱得差一点的孩子病全好了,得了金牌;唱得好一点的孩子因为嗓子还没恢复好,结果只得了银牌。
  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应该把金牌还给人家,本来就是人家的嘛!”
  也有的孩子说:“你说的不对。得金牌的孩子应该感谢另一位,说‘是你帮助了我’,而得银牌的孩子应该说:‘不要这样说,都是为了祖国争光嘛!’……”看得出,先回答问题的那个孩子,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心理。
  后来,我发现许多有了些成绩的孩子,都不太懂得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成绩;还有的孩子存在着“你好,我就要打击你”的狭隘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