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再遭受艰难困苦,能够替孩子承受的,他们都“承包”了。幸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一些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黑龙江省有个男孩子叫纪洪波,他的爸爸只有一条腿,一只胳膊,妈妈没有双腿,只有一只胳膊、两个手指。从小,爸爸妈妈就没有抱过他,学走路时摔得鼻青脸肿。3岁起,他就自己照看自己了;到了5岁时,他就能帮爸爸做饭了。
后来,爸爸死了。妈妈便不吃饭、不起床,她不想活下去了,因为她不想连累儿子。小洪波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就成了孤儿了。你好好地活着,我一定能养活你!”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2)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给妈妈做饭、熬药,帮妈妈套上假肢后,自己再吃饭上学。一次,他病了,咬着牙挣扎着走下楼时,昏倒在地上,被过路的民警送进医院,他才知道自己患了十二指肠溃疡,面临着穿孔的危险。医生告诉他要住院治疗时,小洪波哭了:“我住了院,谁来照顾我妈呢?”
我想,像纪洪波这样经历过磨难和挫折的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练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练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1)
与嫉妒绝交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优秀业绩。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都有了一种紧迫感: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
多年前,一位82岁的法国老记者来中国少年报社采访,我问他:“法国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他说:“他们想的是如何占领空间。”
我听了心里一震。我们的孩子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考取重点学校。这也是一种竞争,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总结了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也多少包含着成功之后遭人嫉妒的苦涩。
嫉妒心理是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中十分可怕的一种阴暗心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其危害性大。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男孩曾对妈妈说:“我们学校虽然是重点中学,但同学们都很自私。我病了那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来看我,我落下了功课,谁都不告诉我。”有的学校里,学习好的同学临考前书包被人偷走,住宿的同学在被子里发现一根很大的针……这都是学生们嫉妒心理的表现。
南方一所县实验小学,搞了一个“甘璐落选的是是非非”队会。甘璐是一个女孩子,在和一个男孩竞选大队长时当选了,可是半个月后,在选县少代会委员时,她落选了。一些师生感到奇怪和不理解,便召开这次队会进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