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五种能力
对于青少年来说,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将来干什么”的办法,就是进行生动的“理想教育”。
一位教师曾在学生中搞过这样的教育,她让每一位同学写一篇《我长大了做……》的作文。
一个小女孩说:“我长大了要当教师。”老师就告诉她:“老师是要面对许多学生讲话的,你以后说话时就不能带‘后来呀’、‘这个呀’一类的口头语。而且讲话的声音要洪亮,仪表要好,手势也要适度。以后回答问题时,请你到讲台前边来。”
有一个粗心马虎的女孩子说将来要当医生。老师说:“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但需要特别细心,否则会对病人造成伤害。所以,以后你不能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他要当警察。老师说:“好,咱们班刚发生了一件事,班里养的几条金鱼不知让谁给毒死了,请你把这个案子破一下吧。”结果不出两天,这个小男孩就把案子破了,因为他本人就参与了“作案”。老师知道了真相,并没有批评他,却夸他了不起。他找了个好听的说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我打入了‘敌人’内部。”
这次活动搞得很有意义。孩子们立下了今后的志愿,更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努力追求,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有些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其实孩子自己未必喜欢。家长们应该把选择兴趣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发展。
选择,对一个孩子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盲目比淘气要可怕得多。一个孩子如果只知道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庸庸碌碌肯定不会有什么发展。而那些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怎么去做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在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多出选择题;二是多搞一些活动,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三是回答问题不要答得太满,要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
比如,有孩子问:“你说有没有飞碟?”你不要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有”或者“没有”,可以婉转地说:“我不是自然科学家,所以回答不了这个自然之谜,这就需要你们长大以后去解开这些谜了。”一次,一个孩子打电话来问:“世界上有没有恐龙?”当时,在报社实习的大学生肯定地回答道:“世界上没有恐龙。”结果,那个小孩立刻反驳说:“世界上有恐龙!11个月前,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个恐龙蛋,如果它孵化出来了,怎能说不是恐龙呢?……”
从我的经历中,我体验到,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他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并自觉地以苦为乐。我从小就想当《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做一名大家喜欢的“知心姐姐”,当我如愿以偿时,我便竭尽全力地工作,并以工作为自己的生命。
我最喜欢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衷心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这样的选择。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1)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
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那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折服。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