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组育儿观点介绍
法国心理学家建议让儿童自己玩
一两岁的小孩就会试着自己穿衣服、摆弄玩具,而不少父母会热心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对此,儿童心理学专家建议,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
正在智利参加心理测定学研讨会的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阿涅丝·桑托-费德尔指出,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玩耍,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桑托-费德尔说,仔细观察小孩子玩耍的过程就会发现,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他们的逻辑中包含相对复杂的思考、想象甚至研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会想当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当孩子长时间对着自己的手或者某个东西“愣神”时,父母就认为孩子应该转换关注对象,做些别的事情,实际上孩子往往需要时间来发现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桑托-费德尔说,父母过多的“指导”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对别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她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柔软的垫子;稍大一点时,可以给他一个2平方米大小的封闭空间,铺上毯子让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时,不必给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够了,但要注意时常更换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厌烦。
育儿心够“狠”,长大才能成材
在美国有所见,一些三四岁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客人要去扶,父母不让;还有美国父母去市场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并非美国父母不疼爱孩子,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然而,我国的一些父母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结果呢?养成孩子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几乎成了一些孩子的通病 。
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 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 。有个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个爬了起来。那位日本妈妈说:“只有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顽强性格。
美国:断奶后,宝宝最佳食物是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茁壮成长,却不知自己给孩子吃得并不科学。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儿科专家总结出一些正确的喂婴方法。
当婴儿断奶后,父母虽然知道该喂他们固体食物了,但从亲友、书籍甚至医生那里得到的建议,却往往出于习俗,并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父母喂给婴儿的食物可谓五花八门:非洲国家喂肉,日本喂鱼和萝卜,法国则喂西红柿。对此,美国儿科学院营养委员会会员查廷得·巴蒂亚医生说,这些差异只是源于文化传统,而非科学。
谷类误区
大多数美国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体食物时就犯下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