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大(2)

儿童资源网

陪孩子长大(2)


  其实父母有很多爱心,但是习惯把爱给弱一点的孩子。比如,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抱着孩子就像捧着宝一样,但孩子慢慢长大后家长就有些看不惯孩子了,为什么?因为孩子在拒绝,想用自已的方式生活。家长内心认为他有很多爱要给孩子,孩子不应该拒绝,如果拒绝,就是对家长的爱的挫败。为什么有些家长爱动物爱得把动物当成了宝宝?因为动物不能拒绝你给它的爱,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它,它都是开心地接受着。但是孩子不一样,孩子慢慢长大后,会产生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观点,他会拒绝,爸爸妈妈的爱就会无法自由地释放。爸爸妈妈不敢再去摸摸孩子的头,因为担心孩子会生气,但是爸爸妈妈又渴望去抚摸他,怎么办呢?爸爸妈妈会转而指责孩子,把爱隐藏在教育中,教育是孩子不能拒绝的。父母不能在表面上执行爱的语言,就会用批评的语言传递关心,说“你看你这儿要改”,“你那儿不对”。其实这些批评都是爱,只是因为得不到很好的表达才换了种形式。东方文化的羞耻感很强,很节制,不像在西方,孩子跟爸爸妈妈拥抱、亲吻都很自然。心理医生在诊室里常常让孩子和爸爸妈妈拥抱,但很少有家庭能够自觉地做到这一点。即使家长能够和孩子抱一抱,孩子很多时候也都是僵硬的,爸爸妈妈更难,这是亲密交流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跟文化有关系,文化倡导爱的含蓄表达,爸爸妈妈说“我多爱你,我多喜欢你”时,好多孩子就会不自在。
  心理知识:家庭星座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的美国学者阿德勒谈到过“家庭星座”的概念。他说多子女家庭常常有“星座”的情况,长子承担家庭的什么任务,老二承担家庭的什么任务,老三什么任务,最小的承担什么任务,每个人在家庭里面分担的家庭功能都是客观的,有些时候不用仔细思考,自然会形成排列。
  他说长子常常是家庭“正性情绪”的投射者,家庭会很关注长子,他帮助弟弟妹妹,家长就会表扬他,家长还会从小培养他的管理能力,教他持家。所以长子在发展过程中承
  受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发展比较快。老二呢,没有老三的时候,老二会享受到短暂的幸福时光,他最小,家庭会把关爱都给他。但这时家庭有可能也会把负性的情绪给他,相对老大而言,会更关注老二是否淘气、不懂事、不成熟,虽然和哥哥相比弟弟肯定会更淘气些,但是爸爸妈妈总会把这些事情夸大。所以老二常常会承受一些负性心情,老大则常常承受一些正性情绪,“你看你哥哥多好,帮家里怎么样怎么样”。当老三出来的时候,老二就处在了两不挨的情景之中,爸爸妈妈的关爱被投射到弟弟那里去了,他常常跟弟弟竞争关爱,和哥哥竞争表扬。老二在任何一个家庭里面,常常都会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要么发展得非常好,因为小时候就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用承担家庭的很多责任,更有空间发展自我;要么非常叛逆,会走和家庭期待相反的路。很多家庭的老二常常考上大学,或者能够到城市里面工作,老大就踏踏实实在农村里干活。
  阿德勒还认为,家庭总会把功能分担到四个或者五个孩子身上,老大不能担当表率时,比如他不爱学习、淘气、贪玩,家庭会迅速把期待放到老二身上,放弃老大,那时老二就成了老大,开始承受家庭正面的情绪和伴随的压力。同样,家庭还要选择“替罪羊”,在四个或五个孩子里找一个较差的,把所有捣蛋的事情都归结到他头上,这个角色会由老三或老四承担,常常不是最小的一个,如果最小的一个的确很淘气,也可能是他。
  亲情是把双刃剑
  第二章空间无价
  《读者文摘》中有一篇罗伯特·凯尼的文章,叫《妈妈的裙带》:“男孩很小时,妈妈把他系在她围裙的裙带上说‘现在你不再会摔倒’。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想离开母亲去看看窗外的阳光,树林和河流。”“哦!妈妈,请解开裙带,让我出去吧!”但母亲说:“还不行,我的孩子,你还不够强壮。”孩子只好等着,看着母亲一边工作一边唱歌。慢慢地,孩子又大了一些,他被窗外明媚的春光,喧闹的河水,青色的山峦吸引,不管不顾地向外走去。这时裙带断了,“啊,妈妈的裙带真脆弱!”孩子欢笑着跑出门去,一截裙带还系在身上。男孩一直跑,为自由、为新鲜的空气和清新的阳光欢欣鼓舞。他跑到一个悬崖的边缘,飞溅的瀑布迷乱了他的眼睛,他被绊了一跤,摔下崖去。在他惊叫的时候,他被挂住了,是妈妈的裙带钩住了树根,“哦!妈妈的裙带是这么的坚固!”孩子借着带子爬上了岩石,然后继续坚定地走向新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