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前冲
“被清华大学录取没问题!”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妈妈在一旁乐得合不拢嘴,怂恿着小儿子:“给哥哥背一首刚学过的毛泽东的诗吧。”弟弟心领神会地给哥哥送上: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年轻的心总是脆弱的:因自信而受挫,因易感而悲伤,因冲动而易退缩。然而他是那么我行我素地急于了解一切,尝试一切:哲学、文化、挑战、背叛、自由。而这一切都在我的视野中,让我看见他在沧桑之变后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静静地听,默默地看。
成长岁月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一朵花都美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美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长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芳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成长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在俯视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经常遇到梦想和现实冲突的时候,但有一样东西你一定不可丢弃,那就是——坚持你的梦想,无论何时何地。因为路在脚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心理学家想知道心态会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过去了。然而心理学家打开房间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见了房间内的一切,都惊了一身冷汗: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10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条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过了很久,只有3个人站了出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间所有的灯,灯光把房间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清小木桥下装了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看见。
“现在,你们谁愿意通过这座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就像通过这座小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自己心理的脆弱。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进行的的。我们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应试教育的重压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也仿佛在异化。
相信自己,这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自信,永远乐观地看待世界,充满希望地向目标走去。
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互助,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因为有了爱,我们就会努力。
我不是一个心理学家,但当我重新审视着传统的智商概念时,发现它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全部因素。智商之外,还有新兴的“情商”概念,提醒我们,宽厚、意志、毅力、自信、勇气等等因素,对人的成长更为重要。鼓励是阳光,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我们不是给他笑脸和鼓励,那么每一声斥责,就等于给他已经不堪重负的肩上,再增加一份重量,他那稚嫩的肩膀又如何负担得起!孩子如果不能成长得顶天立地,那不是孩子的错!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问问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使孩子心情舒畅,千万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一味的责备不但使孩子失去信心,就连我们大人也会变得心烦意乱,失去方寸。我们始终要相信孩子的闪光点,我们相信他,他才会相信自己,我们让他骄傲,他就会做出让我们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