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前冲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人是需要精神的!英雄主义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因为它是人生的钙质。
人是有理想的,要实现理想,就要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克服困难。所谓好事多磨,狭路相逢勇者胜。不仅仅在学习上,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能有平坦的道路可走,都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
与其斤斤计较于孩子当前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如冷静地分析一下子女的潜力,掂量掂量他们的后劲再说。
幽默感是家庭中的负氧粒子。幽默的人是有教养的人。其实,幽默的家长比较容易同子女沟通。用智慧化解尴尬,用智慧教孩子读懂小事件背后的大道理,乃至善至美的境界。
对于一个有志于干一件事的人,这件事总不会太难的。
歌德的一句话:“你若失掉了财产——你就失去了一点;你若失掉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了。”
有些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次、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垮,大概需要超人的毅力,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里面包含着成功,因而对失败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次失败就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使人能在失败中见到成功的曙光,在心理上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而笑傲江湖。
当一个人树立了一种信念,在疯玩、特玩之后总有一种“欠账”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动力,达到对时间的补偿。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他就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夸夸其谈,守株待兔永远是徒劳的。志向高远的我们,一定要摒弃空洞无谓的幻想。远方生命的长河中,已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只有行动起来,把握住生命的风帆,方显英雄本色。
希望相关部门做一个调查,看中国16岁的孩子中,有多少能够与家长无话不谈。我估计这个数字不会乐观。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子女的心,孩子起初是惊讶;接着是央求;随后是企图改变;最后是绝望……他们终于对父母把心扉永远关上。此后,自闭的得不到父母支持的孩子可能失去安全感,可能会用愤怒、蔑视、哄骗来维持家庭关系。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凡成大器者必先砺志,必先读书。即使是一介草民,揭竿而起,夺得皇位,要治理国家也不得不再读书。所以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都把读书视作治国之根本,立国之基础。
雄心勃勃失去控制,欲望无穷不知满足,这样就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摔跤和失败。
曾国藩说:天下凡是官宦家族,往往至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后代也开始骄逸懒散,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延续一两代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家族,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家族,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尊敬长辈,与人友善的家族,则延续十代、八代……庆幸我们是农民,没有生活的优越感,但我们有友善的家族。这样的背景是你以后成功的本钱。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人往往在怯懦时才搬出“优越感”来护痛。其实,应该教会孩子正视“痛”、超越“痛”,护一阵没用,那痛楚之处会无休止地泛滥,泛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个人习惯了靠“优越感”来达到心理平衡,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这种情感调节模式,可能使我们难以摆脱与身俱来的惰性,永远燃不起生命的激情,把父辈留下的江山搞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