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只有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遭到任何紧急情况才会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
【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孩子将要不断地经历学习、工作、取得经验、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取受制于这个人怎样使用他的智力。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有良好的使用智力的习惯,他体现出来的能力也是超乎想像的。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天赋并不高的孩子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
第18种习惯耐心
家长要做好榜样。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让孩子学会等待。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三分钟耐性训练。
--------------------------------------------------------
第18种习惯耐心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罗蒙诺索夫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罗丹
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孩子都不够有耐心。只要想到了或者听到了,他们便要求立刻兑现。否则便不停地纠缠、吵闹,直到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止。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用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时,父母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建议一:家长要做好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做父母的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成功的秘诀。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对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