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儿童资源网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很多人会告诉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且,为了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还发明了许多办法。
  然而,每当听到这样的教导时,我忍不住会想,假若我按照这些办法做,那我的人生,究竟是我的,还是他们的呢?因为同样的道理,我在文章中更重视描述和分析,而不愿意提供办法,我是本能上不乐意这样做。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一旦你的习以为常的价值观、信念和教条背后藏着的潜意识的“黑匣子”的内容被自我觉察的光照亮,那些以前控制着你的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就可以消失了。
  对此,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样’的问题。”
  
  亲密关系是决定人生是否和谐的第一关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需要知道“为什么”的,是亲密关系的奥秘。假若我们的亲密关系一塌糊涂,那么我们的生命质量也会一塌糊涂,而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多么卓越多么富有。
  我认为,我们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关系:
  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
  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
  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
  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若想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那意味着我们在这四个关系上都做到了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第一关,假若这一关过不了,根本没和谐可谈,那么其他三个关系也一样是谈不上和谐的。
  我之所以认为亲密关系是第一关,这是由亲密关系的特质所决定的。所谓亲密关系,不外乎两种:亲子关系、婚恋关系。如果你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个关系最终会内化到你潜意识深处,成为你人格的基石,这也意味着你的内心是和谐的。一旦有了一个基本和谐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容忍孤独甚 至享受孤独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相反,如果你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是充满冲突的,那么你的婚恋关系也势必会充满冲突。并且,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样会延伸到你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你与世界的关系上,令你习惯在社会和世界中制造冲突。希特勒与父亲的关系充满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充满冲突的关系模式最终延伸到希特勒生命的每一角落。
  作为亲密关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会种下因,而长大后的婚恋关系会收获果。
  因为这个因果关系的关联如此强烈,我们可借助婚恋关系来反省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内在关系,也即人格。
  在本专栏文章《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之四):答案,在你自己心中》(具体参看blog.sina.com.cn/wuzii)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40余岁的女士,两次婚姻都堪称悲惨,因为两任丈夫都很暴力,她在第三次婚姻中,丈夫爱她并承诺绝不使用暴力,但结婚两周后就打了她,只是真正的原因在 这位女士身上,她在吵架时不断地对丈夫说:“你打我啊,你打我啊,你不打我,你就不是男人!”
  这个故事首先是个人命运的轮回,这位女士在三次婚姻中都被打。这也是家族命运的轮回,这位女士对第三任丈夫说:“你是不是想打我,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妈妈一样?”这句话显示,她的原生家庭的关系——爸爸打妈妈——被她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家庭关系里了。
  她这么做,一定是有一些很重要的理由。在这些重要的理由被觉察前,它们无疑就是一个“黑匣子”,它们操纵了她,令她在婚姻中一直处于自动反应的支配之下。但一旦她认清了这个“黑匣子”,她的内心就会发生剧变,她的心理行为模式会从自动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