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小标题:孩子忍受不了分分合合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一些父母,既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又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他们本来是优秀的好父亲和好母亲。然而,因为一些现实的局限,或一些错误的观念,当孩子幼小时,他们不断与孩子分分合合,最终令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极不稳定的关系模式,而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为一个无法与别人建立稳定关系的人。
一位男士,他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既没有知己朋友,又没有恋人,而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一直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且父母一直既爱他又从不过分干涉他的自由。
后来,在心理医生面前,他说他脑子里经常有一个画面:他从一辆轿车中奔入另一辆轿车。这个画面一出现,他会忍不住地忧伤。
经过自由联想,答案映现了出来。原来,他的父母事业都非常成功,并且他的亲戚也多是成功人士。他出生后,父母谁都不能天天守护他,又不愿意请保姆照料他,于是想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谁有时间,谁就照顾他,当没有时间时,就把他转给另一个亲人。因为他们家族普遍有钱,大家都有轿车,所以他小时候经常被亲人从一辆轿车里转到另一辆轿车里。亲人们对他普遍都很好,但是,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一次分分合合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因为这些分分合合,他小时候其实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每次都是刚建立没多久就又断裂了,这对一个3岁前的孩子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伤痛。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下孩子后,年轻的父母太忙了,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间宽松了,再把孩子接来与自己团聚,忙了,就再送走。这一样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总是经历分分合合的孩子,长大后在对人的信任度上势必会出现问题。
破碎三:关系最容易伤人
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诉求是成为自己,而最容易对这一根本性的生命诉求造成阻碍的,就是关系,尤其是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的良好关系需要太多的因素:
第一,要有爱。没有爱,一个孩子可能根本就无法长大,他甚至都不会产生活下去的愿望。一些残酷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皮肤的接触,婴儿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第二,要有自由。没有自由,一个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的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第三,关系要平衡。我们常喊“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的口号,其实这样的口号是极其糟糕的。假若我们真这么做,那么所有的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将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都将丧失爱的能力。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第四,关系要稳定。爱情中,一个不稳定的关系会给一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童年时,这个伤害会更重。
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一个孩子就会受伤,他就难以在内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来,他的人格就会存在一些缺憾,他的心灵成长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理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关于心理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第四个定律 多一只眼睛,看破关系的迷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