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的正确关系(演讲词)
其次,在智力发展上,智力的根本要素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心智的活泼和敏锐,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等,这些品质是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使学习成为最大的快乐。其实,这些品质是天生的,每个孩子都有这些天赋,重要的是做老师和家长的要善于发现、鼓励、引导,为它们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至少不要损害、扼杀它们。从我的孩子认字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一开始,她妈妈每天晚上拿着书给她念一篇故事,有一回她指着书好奇地问:“这上面都是字,故事在哪里?”后来,她通过认马路上的招牌、电视上的字幕认识一些字了,有一天早晨,我突然发现她拿着妈妈昨天晚上念的那一篇故事,自己在那里念。其实她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但是,这成了她的习惯,她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了。直到有一天,她对妈妈说:“你不要再给我读了,这样我自己读的时候就觉得没意思了。”原来,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骑鹅旅行记》一类的书,她自己基本上都能读了,而当时她还没有上小学。这说明什么?说明学习是一个主动行为,许多东西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学会的,教育不是把知识灌输进一个空容器,而是既有禀赋的生长。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与此背道而驰,把最不重要的事就是知识的灌输看得无比重要,对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则完全不放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这是非常可悲的。
最后,中国的孩子大约是世界上最没有独立性的孩子,大小事都依赖父母。当然,这肯定不是天生如此,而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中国的父母往往恨不能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不管有没有条件,都要让他们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所谓“最好”,无非是上名校啊,送出国啊,可是一出国就露馅,完全不能独立生活。这种做法貌似深谋远虑,实则目光极其短浅。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正确的教育,就是使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将来既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必然会有的磨难和痛苦,这样做才是真正深谋远虑,才是真正爱孩子,才是对他的一生负责。
------------周国平谈父母与孩子,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