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
钩虫的传播是通过钩蚴与人体接触,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钩蚴通过的皮肤会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如何防治小儿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消灭传染源?在寄生虫病传播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在流行区,普查、治疗患者和携带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不同的寄生虫病其传播途径不尽相同。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是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3.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对各种人体寄生虫的感染大多缺乏先天的特异性免疫力,因此对人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寄生虫感染的最直接方法。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可预防服药和在皮肤涂抹驱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