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可以信任的空间

儿童资源网

给孩子一个可以信任的空间


  一个读高一的学生曾发短信向我求助:老师,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十分苦恼,无论说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追问一句“真的假的?”我都16岁了,他们还不相信我。有一次,我给同学补习数学,晚上8点多一点就回了家。可一进门,妈妈就问我去了哪里,像审犯人似的。我跟她解释,她也半信半疑,还说:“你们这个年龄的男孩就爱拉帮结派,说不定还会捅什么篓子呢。”老师,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还有什么意思啊。我该怎么办?

  这位学生的心里想法,代表了像他这个年龄层的一大群同龄人。我曾把这个例子在一次家长会上与到会的家长们做过一次互动,问在座的有多少人相信过自己的孩子。结果发现,到会的55位家长中,仅有15人举了手,也就是说,还有40位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大家边说边笑,有说被孩子骗的,有说孩子不经大人同意偷过钱的,也有说孩子的思想复杂看不透的,还有人说自己平时很忙与孩子沟通交流少,是真是假分不清的。总之,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总会找到理由。

  其实,父母这样想违背了教育的一个原则,即缺少沟通和交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自于彼此的了解,而了解的前提就在于沟通和交流,没有沟通和交流,仅凭表象来评判一个人是否可以信任,失之偏颇。正如上文那位家长在讨论中所说的,由于自己平时很忙,与孩子沟通交流少,便分不清孩子说的话是真是假,也就无所谓信任不信任了。

  父母作为过来人,对孩子的想法多少应该有些了解。因为孩子的所思所想,也许就是我们年轻时的所思所想,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交友的范围,于是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天空。但由于父母太在乎孩子,总认为他们还没有长大,还需要大人的呵护,故时时处处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生活,这样才放得下心。而孩子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应该给自己一个可以信任的空间。这就像重庆市永川中学高二学生在成年前夕向父母写信诉说的那样,自己已经长大,明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而作为成长中的孩子,应该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我们,他们想知道我们的一切,想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而这种理解与尊重包括对父母的唠叨和批评。人的成长需要引导,父母是过来人,他们所经历的就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他们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和挫折,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能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父母的关心和我们的渴望就有可能形成一对矛盾,而矛盾一旦产生,便在我们与父母之间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要知道,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我们正是在父爱和母爱的滋润下渐渐长大的。

  学会换位思考是取得信任的前提,而多疑,猜忌,彼此缺少理解,则是互信的大敌。如果父母疑心太重,怀疑这,怀疑那,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导致事态走向另一种极端。比如孩子跟一些父母不喜欢的人来往,总怀疑他会变坏,只要孩子回家晚一点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谩骂。慢慢地,孩子便会想,反正我在父母心目中已经不是好孩子了,结果因为父母的不信任而使孩子变得没有自信,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差,最后他真的就结交了一批坏朋友。这样的教训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信任孩子关键在于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支持,给孩子一个可以信任的空间,让孩子通过家长对他的信任来肯定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提升自我。如果父母处处不信任孩子,总是说“你的话是真还是假,不要糊弄我”之类的话,孩子便会从心里感到沮丧,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如果选择信任孩子,孩子的内心会感到轻松和愉悦,其自信就会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因为父母的信任可以让孩子在迈向人生的旅途中毫不犹豫地一路前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