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宝宝变成小胖子

儿童资源网

别让你的宝宝变成小胖子

  5、小胖子宝宝就是营养过剩吗?是否可能还有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很多人认为小胖子就是营养过剩。其实,这种说法不够恰当。胖,可能只是能量过剩,不能代表营养素的过剩。很多胖小朋友反而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

  这是因为,胖了以后,脂肪组织或细胞或储存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等,导致胖小朋友血液中的维生素D不足,而出现缺乏的症状。由于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等,缺乏后婴幼儿期更容易出现佝偻病。较大的儿童导致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同样,胖子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问题。

  6、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规范好宝宝的饮食,避免小胖子的产生呢?

  既然胖了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带来很多坏处,那就要避免孩子出现肥胖。父母需要规范好宝宝的饮食:

  准妈妈就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咨询专业营养师,尽量避免宝宝出生时就是巨大儿。

  宝宝0-6个月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明显比人工喂养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要低。

  母乳喂养也会肥胖,乳母比较胖,且进食大量的含油脂的食物,乳汁中脂肪含量就会高,容易导致宝宝肥胖。因此乳母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不摄入过度的含油脂过多的食物等,注意控制饮食总能量。

  同时注意喂养方式,尽量直接让孩子吸吮乳汁,做到需要多少,吃不多,容易控制量。不得已时才将乳汁挤出来放入奶瓶。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则需要控制总奶量及喂养速度,宝宝需多少则喂多少,而不是拼命的灌孩子。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长胖点,使用孔径较大的奶嘴或私自将奶嘴孔改大,这种做法都需要警惕。

  为6-12月的宝宝合理安排奶量及辅食的关系,避免过多的辅食或奶量导致总能量超标。

  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同样需要有合理的个体化饮食方案,避免饮食合理,饮食能量既不能低,也不能过多。

  定期给宝宝体检,发现有超重或肥胖趋势要及时调整。对于已经是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则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减肥。

  7、肥胖导致2型糖尿病的个案

  以往,肥胖儿童患上2型糖尿病,或许只是在书本看过或讲座中听过。工作以后见到一位9岁的2型糖尿病患儿。有一次去病房进行营养宣教,见到了一个胖小朋友,2型糖尿病。这时我突然明白,肥胖的确会导致小朋友患上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