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知识还是重能力?老舍先生的教子八章

儿童资源网

重知识还是重能力?老舍先生的教子八章

  一九四九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二十周年,大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词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二十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二十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第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这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到:“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

  他主张念书,以知识救国,以学问强国!

  他反对读书去走仁途!如果这样,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因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第三、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

  谈到自己第二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四岁呀!”

  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

  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第四、“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其错误在于:

  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

  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发育!

  一句话——是以儿童为玩物!

  其次方法不当,往往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水平,违反自然规律,成为拔苗助长。

  第五、“不许小孩子说话,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俏俏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

  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第六、“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去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