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的爸爸妈妈都该看!

儿童资源网

全天下的爸爸妈妈都该看!

  回家后,我一直想着那几分钟之间发生的事,以及父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是否采行了正确的解决方式。

  为什么父母总是偏向微不足道的表象公平?是因为他们无法预知这种处理将会导致层层渐进的深远影响,还是父母误解了公平正确的涵义?

  不能正确地处理公平,甚至会助长偏差行为的规模

  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单纯地顾及物质上的「均有」,或「赞美」是否一样多,却没有想过,如果用不对的方法处理、或是没有勇气面对孩子的抱怨,孩子小时候所计较的小物件、小经历,很快就会随着成长而变成其他挟爱的要挟,偏差行为的规模将大到让父母极为伤神痛苦。

  我遇过两个家庭,一个是在搬家时,孩子要父母用尺仔细丈量,确定他们手足的房间一定要「一样大」;另一个是家中有土地与人合建,手足虽然各得到一笔丰厚的地产,但因为弟弟分得的其中一个店面比哥哥少了0.75坪,所以弟弟每隔几日就打电话去咒骂父母。我不禁想,亲子之间不是只有权益、物质的赠予而已,随着父母年龄增加,当照顾与关怀的责任要由手足分担时,那些斤斤计较的孩子又会如何思考公平的意义。

  前阵子,我在停车场的缴费机前等待了很久,只因为一个爸爸让他的孩子代替他去投停车币,引起另一个孩子大闹「不公平」。父亲起先是生气的,但气过之后还是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他把那个发怨言的孩子抱起来,再去摸一下投币机「以示公平」。那孩子摸完从父亲的怀中溜下后,恶狠狠地瞪了姐姐一眼,没有一点6、7岁孩子应有的天真可爱。

  当我不断看到现代父母是如何处理孩子的公平问题时,很想对他们说——不要用物质与称赞对孩子宣示:「我爱你们一样多,请别挑剔我。」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公平。

  洪兰:公平在乎的是实质的平等,不是物资上的假象

  自古以来,「公平」一直是导致人心向背最主要的原因,统治者若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万里来归。做父母的也是,青春期的孩子会叛逆,有一个原因即是「父母偏心、不公平」,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他,只喜欢哥哥或弟弟,于是会去做坏事以引起父母注意。父母如果不能理解他故意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反而骂他是坏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哥哥或弟弟一样时,孩子会变本加厉,越责骂越糟糕,最后自暴自弃,走上不归路。

  我曾看过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女孩,用装病的方式来引起父母注意。她原是家中的独生女,家境富裕,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她母亲意外怀孕,生了个弟弟,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弟弟身上,她发现只有生病时,母亲才会来关心她,于是就开始装病。病装久了,假病成真,人恹恹无生气,也变得不好看了。

  另一个孩子更可怜,他因为弟弟功课好,常被家人拿来比,骂他不长进,他于是在弟弟要考基本学力测验时,把安眠药放在弟弟的水壶中,让他想睡没考好,闯下大祸。

  公平不是台面上大家以为的「你有我也有」,还要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很多老师以为,如果两个学生都做错了事,那么各打五大板叫做公平,却忘了去思考一下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刑罚的适当性。背后的原因最重要,一个是故意、另一个是过失,处罚的程度自然要有所不同。尤其是男女对于公开丢脸的感受各有差别,五大板对顽皮的男生来说可能不在意,对脸皮薄的女生而言,可能一星期都不敢抬起头来见人。

  公平在乎的是实质的平等,不是物资上的假象。象是Bubu老师所说的例子,玩具买一模一样就是十分错误的示范。至于连房间都要拿尺量到一模一样大,更是令我吃惊,如果兄弟俩计较到这个地步,请问出了社会以后,他们还能兄友弟敬、互相帮忙吗?他们还能血浓于水,有着我有饭吃、你至少也有稀饭吃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