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很多人严重曲解了

儿童资源网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很多人严重曲解了

  但我知道,有不少人是从 B 级开始做起的,甚至有一个人,直接从 C 级做起。

  但我一点都不着急,提前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果然,我在二年级第二个学期,顺利把 E 级做完,并退出了公文班。而那个从 C 开始做、原来遥遥领先的小朋友,却还在 D 级挣扎。

  他原本是一个开朗又有些高傲的小朋友,可是,由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进度被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他有点焦急了。

  被人逐渐超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受打击的。后来,他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数学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了。

  但实际上,二年级不会做四年级的题目,多正常啊。过两年你就会了,现在这样的“挫折教育”,毫无意义。

  【三】

  物理,理论上是初二才开设的学科。但我们身边,有些人从预备班(即六年级)就开始学了。

  当初二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报名了市里的物理竞赛班,但也有部分人,因为学得早,直接去了初三的物理竞赛班。

  这样,我们有一波同学在读初二的竞赛班,一波同学在读初三的竞赛班。

  一年后,你猜怎么着?

  当时在初二竞赛班的同学,成绩远比在初三竞赛班的同学好。

  这是很令人深思的。

  【四】

  如果说前几个例子还不够深刻的话,那下面要说的故事,大概更令人唏嘘吧。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届的学弟朋友,他是我真正的“纯学弟”——他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和我在同一所,像是紧跟我的脚步一样。

  他的数学很好。有多好呢?

  在小学的时候,他可能是下一届学校里数学最好的人;

  在初中的时候,他即使不是下一届学校里数学最好的人,也应该是前三名。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初一年级的 “希望杯” 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当时在圈内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可是……我经常和他交流,心里清楚地知道 ,他并非特别聪明的人,他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成绩,仅仅是因为他父亲逼着他去提前学习高年级的数学罢了。

  他的人生,因为自己的超前学习改变了吗?

  是的。但故事的发展,似乎不那么顺利呢。

  在初二的时候,他有些惊恐地发现:

  自己的曾经引以为豪的、只有自己会的东西,他的同学也渐渐学会了。

  在竞赛尤其是同年级的竞赛中,他渐渐地不再是佼佼者,同学能考出 和他差不多甚至更好 的成绩。

  进高中以后,这种现象尤甚,他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厉害。他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看起来鹤立鸡群,也许,其实他从来没有“真正地”鹤立鸡群过。

  他无法接受这些。

  后来,他颓废了。在高中以后,他不仅在数学竞赛上毫无建树,甚至连高考都考得一塌糊涂——一个末流的 211,这在我们高中是十分糟糕的。

  作为朋友,我替他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我知道,悲剧的祸根,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中】

  以上四则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说一则故事可能是偶然,那么四则故事真的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这些年来,我听到无数的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后罔顾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这个学那个,幼儿园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仿佛学了知识,就能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了……

  但“提前学习”永远不是办法,因为,你提前学会的东西,别人早晚也会学会,而且因为学习同一个知识的年龄更大,很可能学得比你“更好更扎实”。一般而言,提前学习的时候,由于年龄因素和环境因素,学习很难系统化,效率通常也不如正常学习,如果“没有较高的智商做支撑”,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