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1、吃饭时,孩子不愿意吃
一天中午,孩子闹情绪,不肯吃饭。妈妈批评了他几句,愤怒地孩子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中国妈(80%是这样的):
“孩子,乖,你不吃,就会饿的。”孩子根本不当回事,自故自玩。妈近乎哀求到“孩子,听话啊,吃点”。孩子仍然我行我素。中国妈把饭端到孩子面前,想喂。孩子发怒地说:“你烦不烦!”。中国妈继续唠叨说:“要不你想吃啥,我给你做?”孩子扭头就走,后面跟着一个妈,“你要吃点,要不身体会坏的。”结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对妈经常说:“你烦不烦!”不懂感恩。中国妈记住,你要是让孩子从小就把你“拿”住,用他的胃协迫你,你就是瓜妈,你培养的就是白眼狼!
美国妈(80%是这样的):
美国妈看着孩子,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孩子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下午,美国妈做了孩子特别爱吃的饭,开始吃晚饭了,孩子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想吃。美国妈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孩子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美国妈毫不心软。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孩子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父母狼吞虎咽。临睡前,孩子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点饭吗?”妈妈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NO!”孩子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妈妈温柔地回答。孩子甜甜地笑了。从此,孩子再也不做出这样的不吃饭的举动了。他们长大后,一是尊重母亲,二是尊重自己的诺言。中国妈记住,美国妈在吃饭这件小事上,看似绝情,但是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话负责,培养的是孩子的责任心,这样在小事上就能把孩子“拿”住,她说话孩子将来才能听,当然,她要说的有道理。
情景2:孩子打小朋友
有一天,孩子在院子里玩。很快,孩子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游戏。忽然,淘气的孩子拿起了木棍,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孩子在旁边笑。
中国妈(80%是这样的):
“孩子你怎么能够打人家呢,打人家不对。”转身对哭的孩子说:“不要哭了,都是他的不对,回家后,我批评他啊”
美国妈(80%是这样的):
美国妈走上前,她一声不吭,拿起木棍,使劲敲到自己孩子的头上,孩子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美国妈问:“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中国妈习惯于说教,美国妈搞得是体验式教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对,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孩子根本没有亲身感受的咶噪说教作用是零!
情景3:孩子无良品格多,在课堂上骂老师,骂同学,打架!
中国妈(80%是这样的):
“孩子,你才12岁,你怎么能够这样呀,你这样,会被退学的,如果把人家打坏,你会坐牢的……”孩子大怒:“你怎么不说他们的不对!(国骂)”。妈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