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子咨询师震惊的15个小案例

儿童资源网

让亲子咨询师震惊的15个小案例

  █ 5、 孩子多想与父母联结,你知道吗?

  有一对母子,几乎冷面相对。了解了相处的细节,我一方面让妈妈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另外,让她寻找一个契机,跟孩子“请教”点什么。这个孩子有很多爱好,于是,妈妈就让他讲一本悬疑小说。我们估计孩子不会讲,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孩子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终于被妈妈“看到”了,绘声绘色地讲起来。后来就发生了大逆转:每天孩子粘着妈妈,央求着要多给妈妈讲一个故事,还要让妈妈陪他下象棋。看上去降到冰点的亲子关系,如此轻易地回暖,我和妈妈都吃惊不已。原来,孩子的内心如此渴望与父母联结。

  █ 6、 生气不光传染,还变异。

  有个孩子胆小、不善于和同伴相处,妈妈说自己对孩子很好,很宽容,应该不是自己的问题,起初我也相信这一点。在咨询中发现一个细节,妈妈有时候会生气,但很少发脾气,只是脸色不好看,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就改了。妈妈还夸奖孩子“懂事”,其他方面都很好。我问妈妈:“孩子有事情,也会用生气的方式跟你‘沟通’吧?”妈妈说的确是这样。我忽然弄明白了,母女之间用生气来“沟通”,她们互相买账,没有激烈冲突,但是,孩子没有发展出其他沟通方式来。到了同伴群体中,生气这样的“沟通”方式人家根本不买账,又没有别的办法,孩子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看清这一串连锁反应,我只能默默地慨叹:生气是小事,生气也是大事。

  █ 7、 收集挫败感,还是收集成就感?

  有个孩子非常畏惧做作业,妈妈每天的任务就是催促。孩子很晚做完作业,妈妈还要讲一通道理,教导孩子要学会抓紧时间,要天天复习,等等,然后就催促孩子赶紧洗澡睡觉。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整个晚上一点乐趣都没有。于是,我对妈妈说:“作业完成的时候,不要再教训孩子,而是把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说一说,然后玩几分钟再洗漱。”后来妈妈告诉我,当孩子听到妈妈肯定他的时候,眼前一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这个细节让我吃惊,每个孩子内心都蕴含着积极的力量,我们却锲而不舍地收集挫败感来打击他,为什么不能帮他收集成就感呢?让孩子体会到完成一件事情的快乐。

  █ 8、分不清严肃和生气。

  有一次,在咨询中遇到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妈妈问该怎么办,我建议妈妈严肃地和孩子说一下就可以,不必兴师问罪。第二天妈妈告诉我,“严肃”告诉孩子的结果,是两个人大吵一架。当时我非常困惑,后来这样的事情屡次上演,我意识到其中可能有别的原因。于是,就让妈妈录了一段视频给我看,我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严肃啊,分明是生气嘛!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妈妈坚持说这是“严肃”。我让妈妈说说严肃和生气的区别,她描述的“严肃”,其实就是我们眼里的“生气”,而她描述的“生气”,其实是我们眼里的“暴怒”。原来,这套标准来自于她的父亲,她父亲平时总是脸色阴沉,还时不时就暴跳如雷。震惊之余,我特别心疼这位家长,连情绪标准都被扭曲了,可想而知她经历了怎样的童年。

  █ 9、超级复读机。

  有一个朋友的同事,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让我去看看。去了她家以后,这个5岁的孩子在跑着玩,家里来客人了,他比较兴奋,又蹦又跳地做鬼脸。这时候,妈妈发了一连串的指令:“宝宝,小声点,你太吵了,小心桌子角,别碰着;把那本书捡起来,那可是你最喜欢的书哦,弄坏了你会心疼的;和阿姨打招呼,要有礼貌;过来,我看看是不是出汗了……”这些话似曾相识吧?有多少妈妈都是这么密集地、杂乱无章地唠叨孩子的,可想而知,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把妈妈的话全都当了耳旁风。按照这种密度,保守估计妈妈一天的唠叨绝对超过300句,那么,一年能超过10万句,这是多可怕的一个数字啊!妈妈绝对是超级复读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身边有个超级复读机,居然还是活的,没有关闭的按钮,他会怎么办呢?没办法的办法,只能关闭自己的耳朵,形成屏蔽机制。所以,生活在唠叨中的孩子,因为耳朵“关闭”了,通常都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