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儿童能产生相互体贴、尊重,互帮互助的责任感,及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学技能、打网游,而传统的小朋友之间的游戏的机会太少了。
幼儿的自主意识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发展成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若引导不当,也可能使孩子“自我中心”膨胀,形成任性、霸道等不良心理品质。
6、有“成人感”的孩子要求有决策权
孩子上初中后,生理发育速度很快,使其有了强烈的成人感,而“成人感”的形成,让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而且,这期间的孩子,由于生理快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常常会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而这时“反抗”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态度强硬的硬抵抗。

7、对待“逆反”孩子“先情绪后情感”
初中的孩子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这时的情绪特征,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有时激情胜于理智,以情绪来代替理智的思考。
但是,当孩子成熟起来后,对自己当年的“决策”,肯定会有新的理智的反思。如果那时,她想到,一个即将来临的生命,被自己粗暴地给扼杀了,她会有怎样的心灵震动?当她自己怀孕的时候,她会有怎样的心灵震动?
那对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的强烈主张,应如何对待?
心理学专家的方法是:“先情绪,后情感”。在其情绪稳定前,做什么“思想工作”都是徒劳的,因为人在焦虑的状态,思维通道狭窄,什么都听不进去。唯有先稳定其情绪,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