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我国近年干旱(四)

儿童资源网

高考作文热点:我国近年干旱(四)

  三、写作:

  材料多向立意举隅

  话题1、环保

  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姑且不论此次大旱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多大关系,我们从中看到了自然环境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话题2、关注焦点

  北方大旱怎么会成了突发新闻?我不厌其烦地回溯干旱在媒体中出现的过程,是想说对一场大面积严重干旱的发生,人们何以会不明所以。新闻是现代社会的空气,我们每天打开报纸、电视和网页,以为与世界实现了无缝连接,然而实际上我们甚至可能跟自己生活的所在地都远远隔离,那些没被报道,没有被当成一件认真的事报道的新闻,如同没有发生一样。干旱如果不被报道,就只有那些干旱中的人们去独力面对。

  北方大旱从发生到形成,从形成到历史罕见,至少有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间,人们的眼球只在最近两天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讽刺。为什么会如此,是媒体疏于关心这场旱情,还是因为旱情还没有抵达大部分人的生活,或者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干旱信息发布受到了限制?我现在无法判定。我只能说,一场大旱不紧不慢地步步进逼,而人们是直到它变成“历史罕见”时才被获知,这是十分诡异的事情。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猴,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关注什么,什么也是焦点,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话题3、责任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这种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长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只一例。

  面对干旱中那一块块裂开的土地,面对在灾难中苦苦挣扎的苍凉背影,人们不禁要叩问,我们的水利设施到底利用得如何?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之命脉。然而,这些年,媒体多有报道,许多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处于吃老本境地,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效益衰减,造成“涝不能排旱不能浇”。而且,许多地方水利设施上缺乏创新,投入不足,致使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所谓天灾常伴于人祸,大旱之下,应该催发我们去审视,在水利建设上,我们到底有多少失职行为。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目前中央投入巨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需抓住这个机会,还清历史上的水利建设欠账,完善抗击旱涝灾害的水利设施,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话题4、民生(或忧患)

  天下粮仓,民生福祉。这场历史罕见的大旱,不禁令人再次忧心起粮食安全问题来。许多年以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专着《谁来养活中国》,质疑21世纪初中国的粮食安全。去年全球出现粮价猛涨甚至产生“粮荒”的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再次遭到诘问。毕竟,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并没有扔掉进口拐杖。“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现在,这场罕见大旱,自然让人忧心粮食缺口放大,带来粮食安全隐忧。

  话题5、理性

  干旱与其他灾害性天气又所不同,现在,如何以最大的科学与理性,来让民生不至于在这场灾难中付出过多的苦难与代价,值得思索。

  抗旱需要尊重自然,需要依靠科学。需要我们集纳智慧,以理性的力量,果断地做出科学决策,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少,使每一个受灾的生命都真切感受到守望相助的力量。这本身也是在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期待,政府部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比如,相关灾害信息的及时通报;公共资源是如何最大程度向民生倾斜的;相关部门有没有尽早承诺与落实对灾害损失进行补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