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医药大全

儿童资源网

宝宝的医药大全


  按摩时应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在地板上进行按摩不舒服,那么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滚下来。特别是当宝宝长到11—14周,自己会翻身时,妈妈更要当心。
  按摩之前应准备好一切用品,还要预先避免突发噪音,以保持宁静的氛围。
  准备活动做好后,再为自己选择一个舒适的、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跪姿,特别是跪坐在脚跟上,可能会损害膝盖韧带。如果开始是这个姿势,最好在帮宝宝翻身按摩背部时变换一下姿势。为使你的身体保持良好状态,记住按摩时身体弯曲要从臀部弯起,保持背部挺直。腰部弯曲、身体前倾很容易使人疲劳,还可能对背部造成损伤,特别是在腰弯向一侧,做捡毛巾等动作时。身体弯曲的同时扭腰很容易伤害背部。保持良好的姿势,对宝宝的按摩更加有利。
  按摩时,把手的位置放好后,脊柱前倾,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按摩的手法了。这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因为采用这种姿势按摩,可以缓解妈妈局部肌肉的紧张。
  二、婴儿头部按摩前的准备
  1、保持房间温度要在25℃左右,还要保持一定湿度。
  2、居室里应安静、清洁,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营造愉悦氛围。
  3、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是在宝宝沐浴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
  4、在做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在掌心,这样妈妈很容易用手蘸取,注意不要将油直接倒在宝宝皮肤上。妈妈双手涂上足够的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按摩,然后逐渐增加压力,让宝宝慢慢适应按摩。
  5、按摩时不宜过分用力。用中指和无名指按摩最为合适。按摩的动作要有节奏韵律感,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按摩的速度最好与心脏跳动的速度大约一致。
  三、头部按摩手法
  1、用你的手轻轻捧起宝宝的脸,同时以平静、轻柔的声音和他说话。说话时,眼睛看着宝宝,用双手从两侧向下抚摩宝宝的脸。这会使你和宝宝获得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
  2、手向宝宝的脸两侧滑动,滑向后脑。用手腕托起头部的同时,双手指尖轻轻划小圈按摩头部,包括囟门。
  3、用拇指抚摩宝宝的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
  4、用其余四个手指从颈部抚摩到肩部。从小指开始,用四个手指尖依次按摩。
  5、手向下抚摩到宝宝肩膀上面。休息片刻。
  注意:在头部按摩的整个过程中,双手捧起宝宝头部时,要注意他的脊柱和颈部的安全。如果宝宝太小,头部必须得到全方位的支撑。
  四、给婴儿做头部按摩的好处
  增强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氧气供给,调节宝宝大脑皮质,有增强记忆、改善焦虑、乌发长发的作用。
  按摩头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轻轻地揉按耳廓、后颈、眼眶四周、额部、太阳穴和整个发的根部,一般5—10分钟,用力要均匀、轻柔,以孩子感到舒服为度。这种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还有催眠的作用。
  按摩胸背部:早晨为孩子作5分钟的胸背按摩,使皮肤轻微发红。这种按摩能增强抗感冒能力。不过,按摩时应从上至下,必要时可沿脊柱按摩至肛门上方,以增强作用。
  按摩四肢:孩子入睡前,先为其按摩双手,由手腕至指尖,来回地按摩搓揉20余次;再顺大腿、踝、脚心及趾尖,轻而有力地搓揉至局部有轻微的热感。此法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按摩腹部:用手掌心紧贴孩子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绕脐作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10秒钟一圈,每次按摩3分钟。此法可了解孩子是否胀气,是否有寄生虫,腹部是否有压痛;能促进肠胃功能,帮助消化,防止腹泻或便秘。
  五、头部按摩注意事项
  1、每天选择适当的时候给婴儿按摩,比如在婴儿安静或不太饥饿时候,注意不要在吃饱后或想睡觉时进行。最好在婴儿沐浴后或给婴儿穿衣服的过程中,所以房间要温暖。时间长短可灵活掌握,几分钟或十几分钟都可。
  2、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按摩1—3次。
  3、用力适度。
  4、按摩者要清洁手和剪指甲以免划破婴儿皮肤。按摩前先温暖双手。
  5、按摩不仅是一种机械的运动,它还传递着爱和亲情,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让婴儿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按摩。按摩不仅是身体的接触,更是你和宝宝心的交流,它传递着爱和关怀。任何一次抚摸以及婴儿对抚摸的反应都是你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
  宝宝都不爱吃药,美味的粥孩子一定不会拒绝
  宝宝都不爱吃药,但美味的粥孩子一定不会拒绝,那么妈妈为什么不赶快露一手呢?既防病又美味,还等什么?
  有助于宝贝增强免疫力
  1.羊肉山药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精羊肉10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鲜姜、食盐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成小丁,山药也去皮切丁,放入锅中用慢火炖烂,加入粳米和鲜姜片煮成粥,再拣出姜片,加入食盐使粥稍带咸味即成。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小提示:适于脾虚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免疫力差的宝贝。
  2.玉屏风粥(适合10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防风5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粳米30克,白砂糖少许。
  做法:将上述3味中药先放砂锅内加水熬汤两次、去渣;两次药汤合并后放入粳米熬成粥,调入少许白砂糖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利水固表。
  小提示:这是著名方剂“玉屏风散”的食疗法。妈咪可给体制偏弱、容易感冒着凉的宝贝试一试,尤其是冬春季节。
  有助于宝贝强健脾胃
  3.茯苓莲豆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莲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白茯苓和陈皮、甘草熬水,去渣后再加入泡发好的莲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莲子和扁豆软烂为度。可另加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气利水。
  小提示:这款粥对平时食欲较差、消化不良、身体较瘦的宝贝有帮助。
  4.姜枣小米粥(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鲜姜10克,大枣4枚,小米30克。
  做法:先把鲜姜切片,和大枣一起加水适量,共煮约15分钟;捞出鲜姜,将大枣剥皮去核,再加入小米煮约30分钟即可。
  功效:调和脾胃、解表中和。
  小提示:脾胃不和、容易呕吐、腹泻的宝贝,较适合服用这道粥调理。
  有助于宝贝增强代谢
  5.菠菜粥(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菠菜100克,粳米30克。
  做法:菠菜择净清洗,切细碎备用。先煮粳米粥,将要熟时放入菠菜,再煮沸即可。
  功效:和中通便。
  小提示:适用于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的宝贝。
  6.蕉薯润肠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香蕉50克,红薯50克,花生仁10粒,糯米30克。
  做法:把香蕉和红薯切成小块,花生仁碾碎,和糯米一同煮成烂粥即可。
  功效:润肠通便。
  小提示:这款粥可以帮助改善宝贝习惯性便秘。
  7.苁蓉杞子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肉苁蓉(味甜者为好)20克,枸杞子10克,粳米30克,蜂蜜1茶勺。
  做法:先将肉苁蓉浸泡后切碎,文火炖煮至烂,,捞出渣后在汤中放入枸杞子和粳米煮成粥,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滋补下元,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