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全)
3.热吐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操作方法】从“大椎”捏至“长强”止,指力稍重,往返三次,重提按揉心俞、脾俞、大椎。
四、腹泻
1.湿热泻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操作方法】从“大椎”开始捏至“长强”止,来回三遍,重提大肠俞、胃俞、大椎、脾俞、肾俞。然后,按揉以上五个穴位,约2~3分钟。
2.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操作方法】常规捏,从“长强”开始捏至“大椎”止,重复三次,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
3.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操作方法】从“长强”开始向上推至命门,捏到“大椎”止,往返三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指揉龟尾、命门、肾俞约1~2分钟。
五、便秘
1.实热
【治则]顺气行滞,清热通便。
【操作方法】从“命门”向下推到“长强”止,再从“大椎”捏到“长强”,指力宜重,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反复三遍。
2.气虚
【治则】健脾胃和气血,壮阳散寒。
【操作方法】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指力轻柔,按揉脾俞、大肠俞、胃俞、长强、命门穴,反复三次。
六、慢性肠炎
【治则]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
【操作方法】常规捏。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穴,约8-lO秒钟。再对左侧腰背部予以擦法,以透热为度,时间约10分钟。
七、慢性胃痛
【治则】肝气郁结则疏肝利气;脾胃虚寒则温中散寒;瘀血内停则活血化瘀。
【操作方法】结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止,指力须重,并按揉肝俞、脾俞、胃俞,约2~3分钟。虚寒者,从“长强”开始,捏到“大椎”止,指力须轻,按揉肾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足三里,以用擦法于命门透热为度,约8分钟。瘀者,常规捏脊。重提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时间约8-10秒钟。
八、月经不调
【治则】实证则理气活血,虚证则补益脾肾。
【操作方法】实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止,指力须重,重按揉肝俞、脾俞、肾俞。虚者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按揉肝俞、脾俞、肾俞,横擦八醪约2~3分钟,以透热为度。同时,配合按揉气海、关元、中极,摩小腹、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九、痛经
【治则】实证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虚证则补脾肾,温元阳。
【操作方法】实者从“大椎”开始,捏到“长强”为止,反复三趟,指力须重,按揉肾俞、肝俞、气海俞。逆时针擦八醪穴。虚者从“长强”捏到“大椎”为止,来回三趟,指力须轻柔,按揉肾俞、肝俞、气海俞,顺时针擦八醪,横擦命门,以透热为度,时间约5~6分钟。
十、失眠
【治则】心脾血虚则健脾安神,胃中不和则消食和胃。
【操作方法】从“长强”开始捏到“大椎”为止,反复三次,指力须轻,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肾俞,推督脉及膀胱经,按揉膀胱经俞穴。胃中不和者,从“大椎”捏到“长强”止,第二趟从“长强”捏到“大椎”,第三趟仍按第二趟操作,指力须重,捏三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肝俞,同时,配合按揉气海、揉点中脘。
第六节 附方
方一、消疳理脾汤,多用于疳积实证。
芜荑6克、三棱6克、莪术9克、青皮(炒)9克、陈皮6克、芦荟5克、槟榔6克、使君子肉5克、川黄连5克、麦芽(炒)10克、神曲(炒)10克、甘草(生)3克。
引用灯心,水煎服。每日两次。
方二、清热和中汤,用于疳积泻之证。
白术(炒)9克、陈皮6克、厚朴(姜炒)6克、赤苓9克、黄连5克、神曲(炒)9克、谷芽(炒)12克、泽泻6克、使君子9克、生甘草6克。
引用灯心,水煎服。每日两次。
方三、消积膏,适用各种疳积。
香油1200克、黄柏25克、莪术25克、秦艽25克、生穿山甲14个,大黄25克、川贝20克、木鳖子3个、山楂核100个、荆芥25克、三棱25克、全当归25克、阿魏150克、官桂25克、生龟板25克、皮硝15克、黄丹1100克、麝香5克、乳香面25克、没药面25克。
上药除黄丹、麝香、没药、乳香均用香油炸后去渣,下黄丹时放乳香、没药、麝香收膏。
用法:当捏脊到第六次时,将膏药烤溶贴于脐部,约贴100天。重症患儿,贴50天后再换一次。
简单实惠的养生法----捏脊
捏积的应用在过去只限于治疗小儿疳积,就是小孩消化不良,吃了很多但不长肉,看起来面黄肌瘦。捏积能很好地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强身健体。
捏走那些积在我们体内的疾病
什么是捏积疗法?“积”是积滞的积,是积存的积;什么是积,积是怎么来的呢?古人讲“息者为积”,就是指东西停在一个地方不走了。捏积疗法最早是指用手捏小儿的背部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北京的冯全福先生家传捏积疗法,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北京的一家中医院开设捏积的诊室,每天要治疗很多病人,临床效果非常好。捏积过去的治疗对象只限于小儿疳积,就是指孩子消化不良,吃很多但不长肉,看起来面黄肌瘦。冯先生见到疳积的孩子,两只手轻轻地在孩子的尾骨上捏提。一般是捏三下提一下,捏三到五次病症就会缓解。当然病人临走的时候,他还要给孩子开一些化积散,里面主要有牵牛、大黄这些泻下的药,患者有积滞的时候一定要用泻下疗法的。
捏积不光是对小孩的食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成人食积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所以成人也会存在食积的情况,通过临床观察,我觉得脂肪肝、高血脂都可以划归到积聚的范畴。人们吃得多了,多余的能量会在人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堆积,脂肪不光是堆积在我们的腹部,也会堆积在我们的肝上。脂肪肝就是这么来的,实际上按照中医的道理讲,脂肪肝也是一种“积”。捏积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很多种这类病。
捏积顺序有讲究
捏积能很好地调节我们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积可以调理我们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强身健体。捏积疗法具体怎样来做呢?
捏积,也叫捏脊,捏的是我们的背部。因为中医学上讲后背为阳,我们的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第一条是督脉,第二条是膀胱经。督脉就在人体背部脊柱的位置,中医讲督脉是诸阳之会,统领人一身的阳气。小孩消化不良,面黄肌瘦,我们从尾骨上沿着督脉一直向上去捏去提,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消积化食,生发阳气。第二膀胱经的巡行线从我们的眼睛开始,起于睛明穴,一直到小指的外侧终结。这条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条经脉,此经上总共有六十七个穴位,大约占人体总穴位的六分之一。膀胱经主治什么呢?古人说:“六十七穴膀胱经,起与睛明至阴终,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凭。”膀胱经不单可以治疗腑症,连脏症都可以治疗。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病时就沿着膀胱经进行捏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