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卷一
如果详细地研究其细节,在〔人事关系的〕各个部分进行个别的考察,这个问题就可以更为清楚.用普遍(通用)的词如"灵魂的善性"或"正直的行为"等词来解释道德品质,只是自圆其说而已.按照高尔吉亚的方式简明地列举道德的各个项目,这比那些普遍界说更为妥切.这里我们当注意到诗人所说的妇女的品德:
"娴静就是妇女的服饰",
"娴静"这样的品德就不能用来赞美男人.〔这可见男女有着不同的品德,而儿童也应该具有专属于儿童的品德.〕一个儿童既然尚未成熟,就不必在他儿时的独立人格上考察他的品德,我们所留意的应是他有关〔日后的〕成就以及〔当前〕在父亲师长的教育中所表现的品德.同样地,奴隶的品德也应该注意于他和主人间的关系方面.
在论及奴隶时,我们曾说明奴隶是为人们日常生活供应而劳役.就劳役而论,并不需要多少善德,但要求他们不太粗率以致坏事.不太怯懦以致怠忽而已.如果这里所说奴隶的情况是确实的,则人们有鉴于工艺常常因为粗糙而坏事,一定会进一步询问,工匠是否也不需要多少善德?但奴隶和工匠不是有很大的区别么?奴隶是终生跟从主人的.就工匠对于雇主的关系来讲,他所从事的职务和劳动的时间都是有限度的,那么工匠所需的那种不致坏事的勤谨服从的品德也是有限度的了.奴隶是本于自然而成为奴隶的,至于一个鞋匠或其它工匠则本身并不是奴隶.〔他还得另有自由人格的品德.〕于是,这里已经可以明白,作为家庭的一位主人,他的责任就不仅在于役使群奴从事各种劳务,他还得教导群奴,培养他们应有的品德.因此,有些人认为管理奴隶就应该专心用力于工作的支配,而不必同他们空谈理智;我们的意见恰恰相异,奴隶比之儿童,更是需要加以教导.
对于这个论题已经谈得这么多了.关于夫妇关系和父子关系,夫妇父子之间各人应具有的品德,怎样让一家相处日趋敦厚,怎样又会一天天流于乖戾,以及怎样才可使一家吉祥如意,除恶去殃,这些尚未叙述的题旨,将在涉及"政体各类型"(《政治学》)时再进行申述.每一家庭是城邦的一部分,而夫妇和父子的组合则为家庭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善德必须同全体的善德相符.所以我们应该先研究整个城邦的治理,然后再考虑儿童和妇女的教练......我们如果懂得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成优良的城邦,就会认识到这样的研究程序是很必要的.妇孺的善良与否的确有关城邦的优劣:妇女占全邦人口的半数,而儿童则不久就会成长为公民.
关于这些问题,已经说得这么多了,未尽的意思让我们在他日另行讨论.在这里,我们的研究就此结束,转而开始另一研究.让我们考究若干思想家所怀抱的最完善的城邦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