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一)-卷一-黎明-第三部

儿童资源网

约翰_克利斯朵夫(一)-卷一-黎明-第三部


    他听着自己的话,眼泪都上来了,可还不愿意给孩子看出他动了感情.他狂咳了一阵,沉着脸,拿乐谱当做宝贝似的藏起来,把孩子打发走了.
    克利斯朵夫回到家里,快乐得飘飘然.路上的石子都在他周围跳舞.可是家里人的态度使他有点儿扫兴.他得意扬扬的忙着讲他的音乐成绩,他们却你一声我一声的嚷起来.母亲嘲笑他.曼希沃说是老人家疯了,与其把孩子弄得神魂颠倒,还不如保养保养自己身体;至于克利斯朵夫,得趁早丢开那些无聊的玩艺儿,立刻到琴上去练四个钟点.第一,先得把琴弹得象个样;至于作曲,将来有的是时间,等到无事可做的时候再去研究不迟.
    这篇大道理,初听好似曼希沃想防止儿童年纪轻轻就趾高气扬的危险,其实并不然.而且他不久就会表示他的意思正相反.但因他自己从来没有什么思想需要在音乐上表现,也不需要表现任何思想,所以他凭着演奏家的迷信,认为作曲是次要的东西,只能靠了演奏家的艺术才能显出它的价值.当然,他对于象哈斯莱一流的大作曲家所引起的狂热也并非无动于衷;那些掌声雷动的盛况也使他肃然起敬,(得到群众捧场的,他无不尊敬);可是他不免暗中忌妒,因为觉得作者抢掉了他演奏家应得的彩声.经验告诉他,人家给大演奏家捧场的时候也一样热闹,而且特别是捧他个人的,所以受的人觉得更舒服更痛快.他假装极崇拜大音乐家的天才,但非常喜欢讲他们可笑的轶事,使人家瞧不起他们的头脑与私德.他认为在艺术的阶梯上演奏家是最高的一级,因为他说,既然舌头是人身最高贵的器官,那末没有语言,还谈什么思想?没有演奏家,还有什么音乐?
    不管用意如何,他的训诫对孩子精神上的发展究竟是好的,使它不致因祖父的夸奖而失去平衡.并且在这一点上,他的训诫还嫌不够.克利斯朵夫立刻认为祖父比父亲聪明得多;他虽然毫无怨色的坐上钢琴,可并非为了服从,而是为了能象平时一样,一边心不在焉的让手指在键盘上移动,一边胡思乱想.他弹着无穷无尽的练习,同时听见有个骄傲的声音老在心中叫着:"我是一个作曲家,一个大作曲家."
    从那天起,因为他是个作曲家,他就开始作曲了.连字还不怎么写得起来,他已经在家用账簿上撕下纸片,涂着蝌蚪似的音符了.可是为了苦苦追求自己有什么思想,怎么写下来,他反而什么思想都没有了,只知道自己要思想.他构造乐句的时候也一样的执着;而因为他是天生的音乐家,尽管言之无物,好歹总算达到了目的.然后他得意非凡的拿给祖父去看,祖父快活得哭了,......他年纪越大越容易流泪,......还说是妙极了.
    这是很可能把孩子宠坏的.幸而他天性淳厚,再加一个从来不想给人什么影响的人的影响救了他.......那是鲁意莎的哥哥,以通情达理而论,他可以说是个模范.
    他和她一样矮小,瘦弱,有点儿驼背.人家不知道他准确的年纪,大概不出四十岁,但好象已经五十,甚至五十开外了.小小的脸上全是皱襞,粉红的皮色,和善的淡蓝眼睛象有点枯萎的相思花.他因为怕冷,怕过路风,到哪儿都戴着他的鸭舌帽,要是脱下来,便露出一个小小的,粉红的,圆锥形的秃脑袋,教克利斯朵夫和小兄弟们看了直乐.为了这脑袋,他们老是跟他淘气,问他把头发弄到哪儿去了,父亲在旁说些粗俗的笑话,使孩子们更狂起来,恐吓着说要抽他的光头了.他总是第一个先笑,耐着性子让他们玩儿.他是个小贩,从这一村到那一村,背着个包裹,其中包罗万象:什么糖.盐.纸张.零食.手帕.围巾.靴子.罐头食品.日历.流行歌曲的谱.药品,一应俱全.好几次有人想要他住定一处,替他盘下一家杂货店,一个针线铺什么的.可是他总混不惯:忽然有一天他夜里起来把钥匙放在门下,背着包裹走了.大家可以几个月的看不见他;然后他又出现了:多半是黄昏时候,只听见轻轻敲了几下,门推开了一半,规规矩矩的脱着帽子,露出一个秃顶的小脑袋,一双和善的眼睛,一副腼腆的笑容.他先说一声:"大家好";进来之前,他从来不忘了把脚下的灰土踩干净,再挨着年纪向每个人招呼,然后拣屋里最隐僻的一角坐下.他点起烟斗,伛着背,大家照例一窝蜂的取笑他,他却静静的等那阵冰雹过去.克利斯朵夫的祖父跟父亲都瞧不起他,对他冷言冷语.他们觉得这个丑家伙太可笑了;行贩这个低微的地位又伤了他们的尊严.这些他们都表现得明明白白;但他好似毫无知觉,照旧很敬重他们,结果他们也心软了,尤其是把人家的敬意看得很重的老人.他们常常跟他说些过火的笑话,使鲁意莎都为之脸红.她早已死心塌地承认克拉夫脱家里的人高人一等,相信丈夫与公公是不会错的;但她对哥哥极有手足之情,而他不声不响的也非常爱她.本家已经没有亲属,兄妹俩都是谦抑,退让,被生活压倒的人;彼此的怜悯,暗中忍受的相同的苦难,使两人相依为命,大有辛甜交迸之感.克拉夫脱父子可身体结实,生性粗鲁,直叫直嚷,元气充足,喜欢把日子过得痛痛快快的;在他们中间,那一对仿佛老站在人生之外或人生边上的懦弱的好人,心心相印,同病相怜,彼此可从来不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