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一)-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一卷-第二章
"我崇拜艺术家,"粉衣夫人答道,"只有艺术家才了解妇女......只有他们和您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理解我们.原谅我的无知,朋友,福拉贝尔是何许人?就是您房里玻璃书柜上的那几本烫金的书籍的作者么?您知道,您答应借我看的,我一定小心翼翼地爱护书籍."
我的外叔祖父最讨厌借书给别人,因而没有接话.他一直把我送到过厅.对粉
衣夫人的爱慕弄得我晕头转向,我发疯似地吻遍了我外叔祖父沾满烟丝的两边腮帮.他相当尴尬地暗示我:希望我最好不要把这次来访告诉家里,但他又不敢明说.而我呢,我热泪盈眶地向他表示:他对我的一片好心,我铭感至深,总有一天要想办法报答.我倒确实铭感至深:两小时之后,我先是说了些闪烁其辞的话,后来觉得并没有让我的父母明确地认识到我新近得到的器重,于是我想倒不如把话挑明,干脆把两小时以前去外叔祖父家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他们,我没有料到这样做会给外叔祖父招引是非.我本来没想给他添麻烦,怎么能料到这一着呢?我不能想象我的父母能从中找出毛病,因为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不是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一位朋友来请求我们千万别忘了代他向某某女士表示歉意,因为他本人无法给她投书致意,而我们经常不把这种事放在心上,认为那位女士未必把他的沉默看得多重要,我们不常得转致歉意能有多大意义.我也跟大家一样,总把别人的脑海想象成一件来者不拒的容器,对于注入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反应;我从不怀疑,始终以为我把在外叔祖父家结识新朋友的消息灌进我父母的脑海,也就能如愿以偿地把我对这次介绍的善意判断转达给他们了.不幸的是我的父母在评价我的外叔祖父的行为时所遵循的原则,同我的期望完全南辕北辙.我的父亲和我的外祖父向我的外叔祖父提出措辞激烈的质问;我是间接听说的.几天以后,我在街上迎面遇到我的外叔祖父,他正坐在一辆敞篷车上.我感到痛苦.后悔.对他不起,我真想把这些感受告诉他.但我内疚之深.铭感之深,决不是摘帽致意所能表达的;我觉得这反倒会显得小家子气,甚至可能让外叔祖父看不出我对他感恩戴德只以为我用通常的礼貌敷衍罢了.我决定免去这种不足以表达我内心感情的举动,我把脸扭了过去.我的外叔祖父却以为我为了服从父母的命令才不理他的,因此他对我的父母记恨在心.好多年后他才死去,我们一直没有再去看望他.
所以,我就不再进入已经关闭的阿道夫外叔祖父的那间休息室了.我只在厨房外的小屋周围留连.这时弗朗索瓦丝出现在小庙前的平台上对我说:"我让帮厨的女工一会儿把咖啡和热水端去,我要赶紧去侍候奥克达夫夫人."听她这一说,我决定回屋,直接到我的房里去读书.帮厨的女工是个有名无实的角色,是个常设的职位,承担着始终如一的任务,它通过体现它存在的一连串暂时的形态,保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帮厨女工在我们家连续干满两年以上.我们吃了许多芦笋的那个年头,帮厨女工一般负责削芦笋皮.那是一个病病歪歪的女人,我们在复活节前后到达贡布雷的时候,她正怀着孕,而且已接近临产期.我们甚至奇怪:怎么弗朗索瓦丝还让她走那么多路,干那么多活,因为她的身前挂着的那只日见饱满的包袱,虽然有宽大的工作服罩在外面,仍能让人看出它已大到相当可观的地步,况且她开始步履艰难了.她那身衣裳使人联想到乔托(乔托(1266—1337):意大利画家.他的体积感.空间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偏爱,使他成为意大利绘画发展史上那一阶段的代表.他为帕多瓦的阿林娜圣母寺所作的壁画(约于1303至1305年间),是他传世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