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六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六章


    依据我们对民众战争的看法,民众战争必须像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否则,敌人便会用相应的力量来打击这个核心,粉碎它,俘虏大批人员.这时,群众的勇气便会低落下来,大家都会认为大局已定,继续奋斗是徒劳无益的,所以放下手中武器.但另一方面,这种云雾却还有必要在某些地点凝聚为较密的云层,形成一些将来能够发出强烈闪电的具有威胁力量的乌云.这些地点,恰如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主要是在敌人战区的两旁.在这儿,民众武装必须结合成更大的.更有组织的整体,并配以少数正规军,这样,民众武装便会具有正规军的形式,敢于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从这些地点起,越往敌人的直后方,民众武装应当越分散,因为他们在那儿会受到最强烈的打击.上述较为集中的民众武装的任务是袭击敌人留下的较大的防备部队.除此外,它们还要使敌人产生恐惧和忧虑,加深整个民众武装在精神上所造成的印象.没有这些较集中的民众武装,民众武装的所有活动就会没有力量,整个形势就不足以让敌人产生极大不安.
    统帅要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让民众武装具有上述力量,最简便的方法是派一些正规军组成的小部队去帮助他们.没有少数正规军去作这种鼓舞人心的支持,居民多半会缺乏拿起武器的信心和动力.派来帮助的部队越多,对民众的吸引力便越强,民众斗争的声势就会像雪崩那样愈来愈大.但是,支援民众武装的正规军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度.一方面,为了达到这个次要目的而将整个军队都分散去支援民众武装,因而形成一条处处薄弱的.宽正面的防线(在这种情形下,正规军和民众武装肯定会同归于尽)是有害处的.另一方面,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正规军太多时,通常会减弱民众战争的力量和效果,其原因一是正规军太多会将过多的敌军吸引到这个地区来;第二.这时居民便会依赖自己的正规军;第三.大量部队驻在一个地区,宿营.粮秣供应.运输等就会大大消耗居民的力量.
    防止敌人对民众战争进行强有力的还击的另一个手段是,很少或根本不将这一巨大的战略防御手段用于战术防御;这也是运用民众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则.民众武装的战斗的特点同素质较差的部队的一切战斗的特点相同,他们攻击十分猛烈而有力,可是不够沉着,很难持久.此外,对民众武装来说,战败和被击退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们对这早有准备.但是,他们却不能遭到伤亡惨重.被俘很多等致命的打击,这样的失败会让民众战争的火焰很快地熄灭.这两个特征同战术防御的性质是完全不相容的.防御战斗要求部队进行持久的.缓慢而有计划的行动和果敢的冒险;如果防御只是一种单纯的可以很快放弃的尝试性活动,那么,它永远也不能带来成果.因此,用民众武装防御某一地段时,决不应该让他们进行决定性的防御战斗,否则,即使情况再有利,他们也会遭到毁灭.由此可见,民众武装可以并且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来防守沼泽的堤道.山地的入口.江河的渡口等.然而,当这些地点被敌人突破时,民众武装便不能集结在狭小的.最后的避难所(即正规的防御阵地上)而给敌人封锁住,他们应该分散开,利用突然袭击继续进行防御.不管民众多么勇敢,多么尚武,无论他们对敌人的憎恨多么强烈,地形对他们多么有利,也决不能否认,民众战争在过分危险的气氛中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假如人们想让民众战争这种燃料在某个地方燃起熊熊烈火,那就必须选择一个离危险较远的既通风而又不致遭到可以扑灭火焰的巨大打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