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二章
可是,在山地要想保住任何一个地区,主要依靠扼守地区的防御.在山地,防御者不可能很快地赶到受威胁的地点,如果敌人抢先一步,那么,假使防御者使用的兵力比敌人大一些,他也很难把敌人逐走.因为这些原因,人们在山地常常采用的部署,虽然不是真正的单线式防御,也是近乎单线式防御的防哨线.当然,这种分散成许多防哨的配置和单线式防御还有一段距离,可是,统帅通常在不知不觉中跨过这段距离而陷入单线式防御.最初,他们分散兵力的目的只是为了掩护和保住某个地区,后来是为了军队本身的安全.每个防哨的指挥官都希望占据自己防哨左右的这个或者那个接近地以便对自己更加有利;这样一来,整个军队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把兵力分散了.
因而,以主力进行的单线式防御,我们认为并不是为了制止敌人部队的进攻而有意选择的作战形式,而是防御者为了追求另一个与此完全不同的目的(也就是在敌人无意采取决定性行动时为了保住和掩护自己的国土)而陷进的一种状态.虽然如此,陷入这种状态总是一种错误,而诱使统帅陆续派出一支支小部队去设立防哨的理由,和军队主力所要达到的目的相比,常常是无所谓的.我们上面这样的认识只是说明统帅有可能产生这样的错误.人们常常没有注意这是估计敌我形势不正确的错误,而认为是防御方法本身有缺陷.并且,每当采用这种方式取得有利的结果时,或者至少没有遭受损失时,他们又默认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在七年战争中亨利亲王在他所指挥的几次战局里,采取了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最明显的正面宽大的防哨配置,因此这几次战局比任何其他战局更值得称为单线式防御,可是,因为国王认为这几次战局是无可非议的,于是人们也就称赞它们了.人们当然完全可以替亲王这些配置分辩,他们可以说亲王是了解情况的,他明白敌人不会采取任何决定性的行动,他配置军队的目的始终是尽可能占领正面宽广的地区,所以只要情况许可,他是应当最大限度地扩大防御正面的.可是,假设亲王因为这种配置而遭到一次失败,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人们恐怕也应当这样说了吧:这并不是亲王采用的防御方法本身有缺陷,只是他选择手段不恰当,使用这种方法的场合不恰当.
以上我们尽可能地说明了主力在战区内是怎样形成所谓单线式防御的,而且说明了,这种防御怎样才是合乎情理的和有利的,等于是说不再是荒谬的.可是,我们还必须指出,统帅或他们的司令部,有时候确实可能由于忽略了单线式防御本来的意义,而把它的相对价值绝对化了,相信它真能阻挡敌人的各种进攻,这样就不是采用手段不当,而是把手段全都理解错了.事实上似乎也曾经有过这种情况.我们愿意承认,1793年和1794年普.奥两军在孚日山的防御中看来就曾做过这种不折不扣的愚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