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章
有一些沼泽地.草地.低湿地除堤道外并非绝对不能通行,在这些地区进行防御是最为危险的.敌人只要发现了一个能通行的地点,就可以突破防线,而这在进行真正抵抗的情况下经常会给防御者带来重大的损失.
二 泛滥地区防御
现在我们还要谈一谈泛滥地.泛滥地不论作为防御手段,还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来看,无疑地都与大的沼泽地相似.
这种泛滥地确实是很少见的.荷兰或许是欧洲唯一值得我们研究的泛滥地国家.而正是在这个国家里有过1672年和1787年值得注意的战局,同时这个国家又处在同德.法两国关系很密切的位置上,我们才有必要对这种泛滥地进行一些研究.
荷兰的泛滥地和普通沼泽地和通行困难的洼地有下列几点不同特点:
(1)土地本身是干燥的,有的是干燥的草地,有的是土地;
(2)有很多深浅和宽窄不同的.平行的排灌渠纵横交错在这片土地上;
(3)在这里到处都有排水.灌溉和航行用的两岸有堤坝的大运河,这些运河如果没有桥梁是不可以通过的;
(4)整个泛滥地的地面明显地比海平面低,因而也低于运河的水面;
(5)由此可见,掘断堤坝,关闭和开放水闸就可能淹没土地,这时只有较高的堤坝上的一些道路还是干的,其他道路或者都淹没在水中,或者最少被水浸蚀到无法利用的程度.如果泛滥地的水深只有三四英尺,那么在必要时在短距离内还可能徒涉,可是当上述第二点所说的那些小渠道淹没在水中看不见时,它们也会阻挡徒涉.只有当这些渠道都朝着一个方向,人们能够在渠道之间行进而不必越过任何渠道时,泛滥地才不会成为通行的绝对障碍.不难理解,这种情况经常只能出现在不长的距离内,也就是只能够用于十分特殊的战术需要.
依据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进攻者只能沿有限的几条通路行进,这些通路都在很狭窄的堤坝上,左右两侧通常都有水渠,因此形成一条很长的危险的隘路.
(2)在这种堤坝上的防御设施可以十分容易地加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
(3)然而,防御者也会受到限制,对各个地点只能采取最为被动的防御,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被动的抵抗上.
(4)这里的防御并非一条像利用简单的屏障保卫国土时那样的防线.在这里,防御者到处都能利用障碍物掩护自己的翼侧,阻止敌人的接近,可以不断地设置新的防御阵地.第一道防线的一段失守后能够用新的一段来补充.我们说,在这里配置的方式像在棋盘上那样,简直是无穷无尽的.
(5)可是,一个国家只有在人口稠密.耕作发达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通路和封锁通路的阵地自然比在其他战略部署中要多得多;从这里又能得出结论:这类防线不应当是宽正面的.
荷兰的最主要的防线从须德海滨的纳阿尔登起,中间绝大部分在佛赫特河后边经过,最后到伐耳河畔的侯尔康为止,实际上是到比斯博施地区,长大约八普里.1672年和1787年,荷兰人曾经用二万五千人到三万人防守这条防线.如果守军确实能够进行不屈不挠的抵抗,那么一定会收到很大的效果,至少对防线以后的荷兰省来说是这样.1672年,这条防线确实抵挡过两位统帅(起初是孔代,后来是卢森堡)指挥下的明显的优势兵力.他们本来可以带领四万到五万人进攻这条防线,可是,他们按兵不动,想等待冬季的到来,结果冬季并不很寒冷.与此相反,1787年在这第一条防线上进行的抵抗却一点没起作用.甚至在须德海同哈勒姆海中间的短得多的防线上进行的抵抗也在一天之内就被粉碎了.尽管这里的抵抗稍微强一些,尽管实际上向这条防线前进的普鲁士军队的兵力并不比防御者的兵力大很多,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大,只不过不伦瑞克公爵采用的战术部署是巧妙的.适合当地情况的而已,但这条防线在一天内就被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