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五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五章


    从以上所说可看出,相对抵抗一般说在山地比在平原地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如果这种抵抗是由小部队进行的,那么它所能发挥的力量可达到相当大的程度,但是,这种力量并不随着兵力的增加而增长.
    现在我们来说说一般的大规模战斗的真正目的,就是谈谈赢得积极的胜利这一问题,赢得这种胜利也应该是山地防御的目的.如果用整个军队或主力进行山地防御,那么山地防御就变为山地防御会战了.这时,实行一次会战,就是用全部兵力去消灭敌人军队,就成了战斗的形式,但赢得胜利才是战斗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山地防御是为赢得胜利服务的,因为它不是目的,却变成了手段.这时,山地对赢得胜利这个目的有什么影响?
    防御会战的特点是在前面的阵地上进行消极的还击,在后面的阵地进行强而有力的积极的还击,但山地却是阻碍积极还击的致命因素.这是由以下两种情况造成的:第一.山地没有可供部队从后方向各个方向很快前进的道路,甚至战术上的忽然袭击也会被起伏不平的地形削弱;第二.视界受到限制,对敌人的军队的运动不易观察.因此,防御者进行积极还击时,山地给对方提供的利益与防御者在前面的阵地时山地给他提供的利益是一样的,这就使整个抵抗中极为有效的部分难以发生作用.此外,还有第三个情况,那就是与后方的联系有被切断的危险.尽管山地十分有利于防御者在正面受到全面攻击时实行退却,尽管山地会给企图迂回防御者的敌人造成大量的时间损失,然而这所有利益只在进行相对抵抗的情况下防御者才能得到,而在进行决定性会战,即在坚持抵抗到底的情况下,防御者就不可能得到这些利益了.在这儿,当敌人翼侧的各纵队还没占领那些可以封锁威胁防御者退路的地点以前,防御者抵抗的时间还可以略微长一些,但一旦敌人占领了这些地点,防御者就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了.从后面发起的任何攻击,都无法把敌人赶出这些威胁防御者的地点,即便投入全部力量拚命攻击,也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如果有人说这儿有矛盾,认为进攻者在山地拥有的那些有利条件也一定会对突围者有利,那就是他没看到两种情况的差别.进攻者派出去封锁通路的部队没进行绝对防御的任务,他们大概只要抵抗几小时就够了,因而他们的处境同防哨的小部队是相同的.而原来的防御者在这时却已经不再拥有各种战斗手段,他已陷于混乱状态,而且缺乏弹药等.总之,防御者胜利的希望很小,而且防御者对会遭到失败非常害怕,这种恐惧超过了对其他各种危险的恐惧,而且在整个会战过程中都发生作用,它影响到每一个战斗人员的士气.另外,防御者对翼侧受到威胁有种病态的敏感,进攻者被派到防御者后方森林茂密的山坡上去的每一小股人,都成为他获取胜利的新的有力手段.
    假如在山地防御中整个军队聚集配置在广阔的台地上,那么上述不利条件的绝大部分就会消失,而有利条件却会保持下来.可以想像,在这种情况下,正面既坚固,两翼又极难接近,而且不管是在阵地内部还是在后方都有最充分的运动自由.这种阵地可以算作世界上最坚固的阵地.但是,这种阵地几乎只存在于幻想当中,因为,虽然大多数山地的山脊比山坡易通过,但是,大部分山地的台地不是对配置大部队来说太小,就不是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台地,从地质学的意义说,它们是台地,但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来说,它们并不是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