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二章
在这里,我们没必要详细论述防御阵地的地形对军队所具有的战术意义,而只谈防御阵地的地形的总作用,因为只有这种作用是战略上起作用的一个因素.
毫无疑问,军队单纯为了等待敌人进攻所占领的阵地,应为这支军队提供非常有利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可以看成是让军队力量成倍增加的因素.当大自然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仍不能满足我们愿望的地方,就要求助于筑城术.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让阵地的某些部分加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在个别情况下甚至可以让整个阵地加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当然,在整个阵地坚不可摧的情况下,防御措施的整个性质就起了变化.此时,我们的目的不再是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会战,也不再是通过这种会战取得战局的成果,而是不经过会战取得战局的成果.我们让军队在坚不可摧的阵地上固守,这就是我们断然拒绝会战,逼迫敌人采用其他方法来决定胜负.
因而,我们必须把这两种情况完全区别开来,我们在以坚固阵地为题的下一章中讨论后面这一种情况.
我们在这儿所谈的防御阵地,无非是一个通过加强而变得十分有利于防御者的战场.但是,防御阵地要成为战场,加强的程度就不应过大.防御阵地到底应该坚固到什么程度呢?当然,敌人进攻的决心越高,阵地的坚固程度也要越大,这一点取决于对具体情况的判断.对抗拿破仑这类人物与对抗道恩或者施瓦尔岑堡这类人物比较起来,可以并且必须守在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后面.
如果阵地的某一部分(例如正面)是坚不可摧的,那么就该把它看作是构成阵地的全部力量的一个因素,因为在这些地点节约下来的兵力可用在其他地点.但是,必须指出:敌人由于无法攻击这些坚不可摧的部分,就会全部改变他的攻击方式,这时先必须弄清楚,迫使敌人改变攻击方式对我们是否有利.
比如,如果在一条大河后面很近的地方占领阵地,以致可以把这条大河看作是对正面的加强(这是常有的情况),那么敌人就只能在右方或者左方更远的地方渡河,变换正面向我们进攻,因而,实际上江河就成为我们在右翼或左翼的依托点.这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情况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利弊.
我们觉得,防御阵地的坚固程度越不暴露,我们在战斗中造成让敌人意料不到的机会越多,防御阵地就越接近理想.就如应该设法对敌人隐瞒自己真正的兵力和军队真正的动向一样,我们同样也应力求对敌人瞒住自己想从地形方面取得的利益.当然,这只能做到一定的程度,并且也许需要一些特别的.迄今还很少运用过的办法.
任何一个位于大要塞(不论它在哪个方向)附近的阵地都能让军队在运动和作战方面比敌人占更大的优势.适当地使用野战工事可以弥补某些地点天然条件的不足,这样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预先决定战斗的大体轮廓,这就是一些利用人工加强阵地的方法.要是我们把这些方法同善于选择地形障碍(使敌军行动增加困难,但又不致不可能行动)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尽量利用环境带来的所有利益,比如:我们熟悉战场而敌人不熟悉,我们会比敌人更好地隐蔽自己的各种措施以及在战斗过程中能够比敌人更好地运用出敌不意的手段,那么,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就让地形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让敌人由于这种作用而遭到失败,却不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防御阵地,而且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防御战的最大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