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六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六章


    谁嘲笑这些考察是空想,谁就是抛弃了哲学上的真理.但是,尽管哲学上的真理使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基本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假如不考虑一切偶然现象,企图从这种相互关系中推论出能够支配每一个具体情况的法则,这当然也是不适当的.不过,谁如果是不能超出在轶事趣闻之上(象一位伟大的作家所说的那样),却用这些东西来编纂全部历史,处处从个别的现象出发,从细节问题出发,而且只限于寻找最直接的原因,从来不深刻地探讨总的在根本上起支配作用的关系,那么他的看法就只能对个别事件有价值,对这种人来说,哲学对一般情况所规定的一切,自然是难以设想的了.
    如果不存在那种普遍追求平静和维持现状的倾向,那么很多文明国家就决不可能长时期地共同存在,它们必然会合并成一个国家.既然现在这样的欧洲已存在了一千多年,共同利益要求维持现状的倾向产生这样的结果.假如整体并不是永远足以维护每一个国家,那也是这一整体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可是这种不正常现象并没有破坏整体,而是被整体消除了.
    有些严重破坏均势的变化会被其他国家的多多少少的公开的反抗所阻止或消除,这一点只要浏览一下历史就能明白,罗列大量这种事实来作说明完全是多余的.我们在这里只想谈一个事件,因为那些嘲笑政治均势这个思想的人常常提到它,而且在这里谈一个无辜的防御者遭到灭亡而没得到任何外国援助的事例,可能是十分合适的.我,而其他欧洲国家中却没有一个曾拔刀相助.这一事实初看起来仿佛可以充分证明,政治均势一般地说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至少在个别情况下是不起作用的.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会被人消灭,成为几个强大的国家(俄国和奥地利)的掠夺物,这似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既然这种情况不能对整个欧洲各国的共同利益发生影响,那么人们会认为,这种共同利益对维护各个国家所起的作用只能说是虚构的.然而,我们依旧坚决地认为,个别事件无论多么突出,它都不能成为否定一般情况的论据;其次,我们认为,波兰的灭亡并非像表面上看来那么难以理解.难道波兰真的可以看成是一个欧洲国家,可以看作是欧洲各国中一个具有同等水平的成员吗?不能!它是一个鞑靼国,但是它不是像克里米亚的鞑靼人那位于黑海之滨,即位于欧洲国家的边缘地区,而是位于欧洲各国之间的维斯拉河流域.我们这么说既不是蔑视波兰人民,也不是想证明这个国家是应被瓜分的,而只是为了真实地阐明情况.近百年来,这个国家基本上没有起什么政治作用,对其他国家来说,它只是引起纷争的原由.波兰就其本身的状况及国家的结构来说,是不可能在其他各国之间长期存在下去的;而要根本改变这种鞑靼人的状态,即便波兰人的领袖也有这种愿望,是一件需要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才能完成的工作.况且这些领袖本身的鞑靼人习气很深,他们很难产生这种愿望.动乱的国家生活与他们极端的轻举妄动互相助长,使他们踉踉跄跄地坠入深渊.早在波兰被瓜分之前,俄国人在那里就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存在;可以完全肯定,即使波兰不被其它大国瓜分,它也一定会变成俄国的一个省分.如果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如果波兰本来是个有自卫能力的国家,那么那三个强国就不会这样容易地瓜分它;同时那些和波兰的存亡有着切身利害关系的强国,如法国.瑞典和土耳其就能够以完全不同的态度来协力维护波兰了.但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完全依靠外来的力量来维护,这自然是较过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