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高这个词在军事艺术中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事实上地形对使用军队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恐怕有一半以上是这个因素带来的.军事学中的许多法宝,比如瞰制阵地.锁钥阵地.战略机动等等都是以制高为基础的.我们要详细地但又不致烦琐地考察这一个因素,来辨别它的真假虚实.
任何物质力量的发挥,自下而上总比自上而下困难.战斗也必然是这样,这里显然有三种原因:第一.任何高地都可以是通行的障碍;第二.从上向下射击虽不会显著地加大射程,可是,从各种几何关系来看,比从下向上射击容易命中;第三.有便于观察的有利条件.至于这一切在战斗中怎样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我们这儿要谈的问题,我们只是把战术由于制高而得来的几个有利条件综合成一个总的有利方面,并把它看成是战略上的第一个有利的方面.
上述三个有利条件中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在战略上必然也会出现,因为在战略上也同在战术上相同,是要行军和观察的.所以,如果说军队配置在高处对低处的军队来说高地就构成了通行障碍,那么,这就是战略可以从制高中获得的第二个有利方面,第三个有利方面就是利于观察.
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制高.瞰制与控制的效力,这也正是一支在山顶的军队看到敌人在自己下面时产生优越感与安全感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是在下面的军队所以感到处于劣势并担心的原因.这些印象可能比制高在实际上能起的作用还要强有力,因为制高的优点比造成这些优点的实际条件给人的感觉要强烈得多,或许超出了实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须把人的想象力看作是增加制高的效果的一个新的因素.
当然,就利于运动这一点来说,高处的军队并非绝对有利的,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是有利的,只有当敌人想接近它时才是有利的.要是一个大山谷把双方隔开,那么在高处的一方就没什么利益了.如果双方想要在平原进行会战(霍亨甫利得堡会战),那么,甚至在低处的军队反而有利.同样,观察也是有极大的局限的:下面繁茂的森林以及军队所占领的山脉本身,都非常容易妨碍观察.人们照地图选定的瞰制阵地,在现地看来并不怎么有利,甚至反而是不利的,这种情况不胜枚举.然而,这些局限和条件并不能抵销高处的军队在防御与进攻中的优越性.我们只想简略地谈谈处于高处的军队在防御与进攻中是怎样具有这种优越性的.
制高在战略上有三个有利方面是:战术上的利益.敌人通行困难以及我方便于观察.其中前两个方面实际上只有防御者才可以利用,因为只有驻守在那里的军队才能够利用它们,而在运动中的进攻者是不能够利用它们的.第三个有利方面,则是进攻者和防御者都可以利用的.
由此可见,制高对于防御者是多么重要,而且只有在山地阵地上,制高才能够带来决定性利益,所以山地阵地能替防御者提供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至于这一点在其他情况影响下会有何变化,我们要在《山地防御》一章中阐述.
在这里有一点必须区分清楚,我们所谈的不只是某一地点(例如一个阵地)的制高问题.若只是某一地点的制高问题,那么战略上的有利方面就几乎仅表现为一次有利的战斗这样一个战术利益了.但,如果人们把一个广大地区(如整个省)设想为一个倾斜的平面,就好象是分水岭的斜坡一样,人们可在这上面行军几天而能始终瞰制前面的地区,那么,战略上的有利方面就增多了,因为这时制高就不但有利于战斗中兵力的运用,而且有利于几个战斗的运用.在防御中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