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八章
在进攻时,也几乎可以得到防御中从制高得到的那些有利方面,是因为战略进攻不象战术进攻那样只是一次孤立的行动,它的进程不象齿轮的运转那样是接连不断的,而是通过几次行军实现的,每次行军之间都有或长或短的间歇,而在每次间歇之中,进攻者同他的敌人一样,也是处于防御状态.
在便于观察方面,无论在防御与进攻中制高都能产生一定的有利效果,这种效果是必须考虑的.它体现于便于各个单独的部队发挥作用这一点上,因为整体从制高中可以获得的有利条件,每个部分也是能得到的.所以,每个大的或小的单独的部队有这种有利条件比没有这种有利条件总要好一些,并且,这些部队配置在瞰制阵地上也比没有这种阵地时遇到的危险要少一些.至于这些分开的部队能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将在别的地方研究.
假如我方既在制高方面有有利条件,且在地理条件方面比敌人有利,而敌人的运动却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在大河的近旁)受到其他的限制,那么,就会迫使敌人尽快离开这个不利的位置.一支军队假如不占据大河谷两侧的高地,它就不可能扼守那个河谷.
由此可见,制高可能成为真正的控制,而且这个观念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如果瞰制地区.掩护阵地.国土的锁钥等等名称只是根据地势高低来确定的,那么,就不能保证它们不是没有健康内核的空壳.有些人为了给军事行动平凡的外貌增添一点装潢,首先抓住这些理论上的高贵的因素不放手,于是这些东西就变成那些博学多才的军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战略法师手中的魔杖.但这种空洞的概念游戏以及它们同实际经验的各种矛盾,都不能使作者与读者信服.他们这样做无异于达乃敦往无底桶里灌水.有人把事物的条件当成了事物本身,把工具当成了使用工具的手;把对这样的地区和阵地的占领看作是力量的本现,看作是击剑中的砍与刺;把这些地区和阵地本身看作真实的数量.其实,占领不过等于为了砍和刺而抬起胳臂,这样的地区和阵地无非是一种死的工具,只不过是一种只有通过某种客体才能体现出的特性,是同数值还没有联系在一起的正号或者负号.而这种砍和刺,这个客体,这个数值就是胜利的战斗,只有它才能真正算数,才能用来计算.无论在书本上评论还是在战场上行动时,人们都必须永远牢记这一点.
所以,既然只有取得胜利的战斗的数量和重要性才起决定作用,那么显而易见,双方军队及其指挥官的素质又跃居首位,而地形所起的作用只能看作为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