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六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六章


    眼下,在我们还没有把这三种战斗外的状态同特殊目的结合起来研究以前,我们想在总的方面谈谈这三种状态.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军队的一般配置,因为它对野营.舍营和行军来说,是更高一级的和更有概括性的问题.
    假如我们一般地考察军队的配置(即不考虑特殊目的),那么我们只能把军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作为一个进行共同战斗的整体来考虑,因为这种最简单的形式的任何改变,都要有一个特殊目的为前提.这样,无论军队是大是小,都只不过是一支军队的概念.
    另外,在还没有任何特殊目的的时候,唯一的目的就是军队维持和军队保障的安全.让军队能够存在并不致遭到特别的不利,使军队能集中起来进行战斗并不致遭到特别的不利,这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假使把这两个条件同关于军队的存在以及安全的问题进一步结合起来,那就必须考虑如下几点:
    (1)便于得到给养;
    (2)便于军队舍营;
    (3)后背安全;
    (4)前面有开阔地;
    (5)能配置在复杂的地形上;
    (6)有战略依托点;
    (7)能合理地分割配置.
    对上述各点我们分别做如下说明:
    前两点要求我们寻找耕作区.大城镇和大道.在一般配置时,这两点比军队已经有特殊目的时更为重要.
    至于怎样理解背后安全的问题,我们将在《交通线》那章中论述.在这里显得最迫切和最重要的问题是配置军队时应该让附近的主要退却路同配置地区垂直.
    关于第四点,一个军团作一般配置时不能跟作会战的战术配置时那样观察到正面前的整个地区.但是,前卫.先遣部队以及侦探队等全是战略上的眼睛,它们在开阔地上进行侦察当然要比在复杂地形上容易.第五点则正好同第四点相反.
    战略依托点有两点跟战术依托点不同:一方面它不直接需要同军队联在一起,另一方面它的范围必须特别广阔.原因就在于,倘若就战略的性质来说,战略活动的范围比战术活动的范围较宽广,活动时间也较长.假如一个军团配置在距离海岸或大河河岸一普里的地方,那么这个军团在战略上就是拿这个海岸或大河作为依托的,因为敌人不可能利用这个空间进行战略迂回.敌人不会再能深入这个空间几天或几周,几普里或者几日行程.相反,一个周缘几普里的湖泊在战略上几乎不能看成是障碍,在战略活动中,问题很少在于向左或向右多走几普里.要塞必须得本身较大,它通过出击所起到的作用范围较大时,才能成为战略依托点.
    军队分割配置有时是根据特殊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的,有时则是根据一般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的.在这儿我们只研究后面的一种情况.
    首先,需要将前卫同其他侦察部队配置在前方.
    其次,一支大的军队往往要把预备队配置在后方几普里远的地方,也就是要分割配置.
    最后,为了掩护军队的翼侧,通常需要配置专门的部队.掩护翼侧不能理解为抽调军队的某二部分去防御翼侧的空间,让敌人不能接近这个所谓的弱点.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谁去防御翼侧的翼侧呢?这种看法十分普遍,可是却是完全错误的.翼侧本身并不是军队的薄弱部分,因为敌人也有翼侧,敌人如果威胁我军的翼侧,就不可能不使自己的翼侧受到同样的威胁.一旦当双方的处境不一样,敌人处境比我们优越,他的交通线比我方有利时(参阅《交通线》一章),我军的翼侧才会变成较薄弱的部分.然而,我们在这里不是谈这种特殊情况,所以也不谈根据别的具体情况指定某个部队去防御翼侧空间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不属于普通配置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