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二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二章


    根据这种区别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战术上兵力能逐次使用,而在战略上兵力却只能同时利用.
    在战术上,假如开始阶段取得的成果不能解决一切,并且必须考虑到下一阶段,那么,自然会得出以下结论:为了取得开始阶段的成果,只能使用必需的兵力,而必须把其余的兵力配置在白刃战和火力战的杀伤范围以外,以便用来对付敌方的生力军,或用来战胜已经削弱了的敌人.但在战略上却不是如此.一方面,如我们上面指出的那样,因为随着战略成果的出现,危机也就不存在了;在战略上一旦产生了成果,就无需担心敌人的反击,另一方面,并不是全部在战略上使用了的兵力都一定会受到削弱.只有在战术上同敌人发生冲突的那部分兵力,即参加战斗的那部分兵力,才会被敌方削弱.即,只要在战术上不无谓地滥用兵力,发生被削弱的就只是不得不被削弱的那一部分,而决不是在战略上参加冲突的所有兵力.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某些参加战斗不多甚至没有参加战斗的部队,仅仅由于它们的存在就可以同参加战斗的部队一样起决定性作用.战斗结束后,这些部队还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就如没有参加战斗的部队一样,能用于新的目的.这种用来造成优势的部队对总的成果会有多大的贡献,是很清楚的.而且不难看出,有了这样的部队,在战术上参加冲突的那部分兵力的损失将要很大减少.
    所以,如果说,在战略上使用的兵力增多,损失不仅不会增大,甚至往住会有所减少,从而我们的决战会更有保障,那么,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在战略上使用的兵力越多越好,所以,必须同时使用现有的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
    但,我们还必须从另一方面来彻底地论证这个原则.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谈的只是斗争本身.自然,斗争是真正的军事活动,但是,斗争所离不开的时间.人和空间及它们的作用所能产生的结果也必须加以考虑.
    战争中的劳累.疲乏和物资缺乏,是一种特殊的损害因素,这种因素就其实质来说并不属于斗争本身,但或多或少同斗争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同战略有密切的关系.在战术上,固然也有劳累和物资缺乏,并且可能很严重,不过战术行动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因此它们的影响可以不必作很多的考虑.但在战略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比较大,这种影响常常不仅十分明显,而且通常起决定性作用.疾病减员比战斗减员大得多的现象在一支常胜的军队中,是常见的.
    假如象上面考察战术上的白刃战和火力战那样来考察战略上的这种损害范围,那么,当然可以设想:处于这种损害范围内的一切军队在某个战局或者其他战略阶段结束时都会陷入削弱状态,因而刚投入战场的生力军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战略上也象在战术是一样,应当用尽量少的兵力来争取开始阶段的成果,以便把生力军留在最后来使用.
    为了对这种在许多实际使用的场合似乎很有道理的思想作出确切的评价,我们需要探讨它的各个具体概念.首先,我们决不能把纯粹是今后增加的兵员同原来就有的生力军混淆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战局临近结束时,不管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都迫切希望增加兵员,甚至认为这好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如果一开始就拥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就没必要增加兵员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至于认为新参战的部队就其精神价值来说比作战已久的部队更值得重视,就象战术预备队比在战斗中遭过很大损失的部队更值得重视一样,那是同所有的经验矛盾的.失利的战局固然能使部队的精神力量和勇气受到某种程度的挫伤,可是胜利的战局也能使勇气和精神力量得到相同程度的增强,两者平均起来,得失互相抵销,战争锻炼却象纯利一样被盈余下来了.另外,在此应该更多地以胜利的战局为着眼点,而不是以失利的战局为着眼点,因为,假如预料失利的可能性较大,本来就兵力不足,不可能设想还把一部分兵力留待以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