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二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二章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劳累和物资缺乏使军队受到的损失,是否与在战斗中一样,随着兵力的增加而增加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必须是否定的.
    劳累大多是由危险引起的,而军事行动的每一个瞬间都多多少少地渗透着危险.军队要想确有把握地行动,处处避免这种危险,就必须进行大量活动,这些活动就是战略上和战术上的杂务.兵力越小,这种杂务就越繁重,兵力优势越大,这种勤务就越轻松,这一点谁能怀疑呢?所以在战局中抵制比我们兵力小得多的敌人,比对抗兵力相等或大于我们的敌人,劳累要小得多.
    上面所说的是关于劳累的问题.至于说到物资缺乏,那就不同.物资缺乏主要指两个方面:宿营条件(不管是舍营还是舒服的野营)的缺乏和给养品的缺乏.集结在同一地点的部队越多,这两方面的物资自然也就越缺乏.但是,对于向外扩展.取得更大的空间.取得更多的给养和宿营条件来说,兵力优势难道不也是最好的手段吗?
    1812年拿破仑进军俄国时,曾经史无前例地把军队大量集中在一条大路上,因为造成了同样是史无前例的物资缺乏,这必须归咎于他的那条原则: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集中的兵力越多越好.他在这里是否过分强调了这条原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但有一点能肯定,他如果要避免遭到物资缺乏的困难,只需有较宽的正面上前进就行了.在俄国不会缺少空间,通常说,缺少空间的情况也是极少的.所以,从这里找不出任何根据能证明同时使用优势很大的兵力就一定会在较大程度上削弱军队.也许有人认为:虽然把本来可以留待必要时使用的多余的兵力都用上去能减轻整个军队的负担,但作战时不可避免的劳累和大风大雨会使它减员.但,我们认为必须把一切联系起来作全面的考察,试问:这种减员的不利是否大到足够抵销兵力优势在各方面所能取得到的利益呢?
    现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加以论述.为了在部分战斗中获得某个较大的成果,要大致确定哪些兵力是多余的,哪些兵力是必要的,这并没有多少困难.但在战略上要这样做就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战略上要获取的成果不是呆板固定的,是没有明显的限度的.所以,在战术上可以看作是过剩的那部分兵力,在战略上却必须看作是能用来伺机扩大战果的手段.利益的百分比是随战果的大小而增减的,所以,使用优势兵力很容易就能取得谨小慎微地使用兵力所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1812年,拿破仑依靠自己巨大优势,成功地推进到莫斯科,并且占领了这个首都.如果他依靠这一优势能够完全粉碎俄国的军队,那么,他可能可以在莫斯科缔结一个通过任何其他途径都很难得到的和约.这个例子不是用来证明它,只是用来说明上述观点,假如要证明它,就需要详尽地阐述,在这里这么做是不方便的.
    以上只是针对逐次使用兵力的观点说的,并不是针对预备队这个概念本身说的.自然,这些论述已经不止一次地涉及到预备队这个概念,但是,正如我们在下一章将要谈到的那样,它还同其他一些概念有着联系.
    在此要明确一点:在战术范围,只是实际使用军队的时间延长,就能使军队受到削弱,因而时间是削弱军队的一个因素,可在战略范围,时间基本上不是通过本身的延长对军队发生影响的.在战略范围,虽然时间对军队也起损害作用,但是这种损害作用一部分因为兵力众多而被抵销了,另一部分则能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所以,在战略上不能单纯为了时间的缘故,就企图通过逐个使用兵力的方法使时间对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