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九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九章

    为了达到上一章所谈的处处要争取的相对优势,就必然要到处争取出敌不意.因为没有它,要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取得优势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切行动都是或少或多以出敌不意为基础的.
    所以,出敌不意是取得优势的手段,但除此以外,就其精神效果来看,它还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因素.非常成功的出敌不意会令敌人陷于混乱和丧义的出敌不意......进攻范围内的奇袭,而是一般地用各种措施,尤其是用调配兵力的方法达到的出敌不意.这种出敌不意在防御中也同样可以采用,在战术防御中更重要.
    一切行动都无例外地要以出敌不意为基础,可是,行动的性质以及行动的条件是不同的,因而,以出敌不意为基础的程度是极不相同的.
    这种差别因为统帅.军队以至政府的特点不同就已经开始存在了.
    迅速和秘密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这两者是以政府和统帅具有巨大的魄力和军队能认真地执行任务为前提的.软弱和松懈是不能达到出敌不意的.虽出敌不意是处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的确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非常成功的出敌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假如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定能得到很多收效,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践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很难达到.
    在战术上,出敌不意自然就比较容易实现,因为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比较小.因此,在战略上,越是接近政治范围的措施,就越难出敌不意.越是接近战术范围的措施,则就越有可能出敌不意,准备一次战争常常需要几个月,把军队集中到主要的配置地点,多半需要建造一些仓库和补给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行军,这些动向会很快就被人知道的.
    因此,一个国家出敌不意地向另一个国家挑起战争,或出敌不意地将大量兵力指向另一个国家,这是极其少见的.在以围攻为主的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中,人们曾全力争取出敌不意地包围一个要塞,并认为这是军事艺术中特有的重要的一章,但成功的例子仍然是罕见的.
    与此相反,一两天内就能完成的活动,出敌不意的可能就较大.因此,比敌人抢先一步行军,从而先敌占领某一地点.某一阵地或者某一条道路等等,常常并不困难.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出敌不意虽然较容易达到,但效果较小,不是这样的出敌不意虽然较难达到,但效果比较大.谁要是相信这样一些小规模的出敌不意往往能取得很大的效果,比如夺取一个重要仓库,赢得一次会战,谁就等于相信那些可以想象.但在历史上找不到证明的东西,因为通常说来,这种出敌不意产生很大效果的例子是罕见的.由此能得出通过小规模的出敌不意要收到很大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凡是从历史上研究这些问题的人,都不应只注意历史评论家那些说教和自鸣得意的术语.渲染的词藻,而必须正视事实本身.比如在1761年的西里西亚战局中,就有过以出敌不意闻名的一天.那是7月22日.腓特烈大帝在向尼斯附近的诺森行军时,比劳东将军抢先一步,这就使奥军和俄军不能在上西里西亚会师,因此他赢得了四个星期的时间.但谁如果仔细阅读一下大史学家们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并不抱偏见地看这些记载,那么,他就决不可能认为7月22日的行军具有这样大的意义,而只能看出对这次行军的充满矛盾的流行看法,并且看出在那个以机动闻名的时代里,劳东的行动有很多是无道理的.在渴望了解真相和获得确证的今天,人们怎么能容忍那些流行的历史证明呢?

 1 2 3 下一页